生物燃料电池即将研发出来
摘要: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高效的新生物燃料电池原型,能够通过酶蛋白从糖中获取能量,理论上效率接近100%。未来或将取代传统锂电池为手机等设备供能量。
Calysta开发甲烷基生物燃料技术
Cretaceous Res:科学家发现北美最小角龙化石
恐龙家庭的新成员:“Unescoceratops koppelhusae”(右上)和“Gryphoceratops morrisoni”。 近日,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近日从博物馆恐龙标本中发现了两种小型角龙新物种。这些标本化石分别于数年前出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恐龙省立公园中。
Nature:中国发现迄今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化石
华丽羽王龙复原图(照片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提供) 华丽羽王龙(大个)和其他带羽毛恐龙复原图 一个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我国辽宁省西部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这种被命名为华丽羽王龙的食肉恐龙是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恐龙之一。
Science:利用基因改造细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态燃料
一种组合的电化学过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代用品。图片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Han Li。 Copyright ©版权Bioon.com所有,若未得到生物谷授权,请勿转载。 如今,通过不同方法产生的电能仍然难以得到有效的储存。化学电池、液压泵和水裂解遭遇低能量密度储存或者与当前运输基础设施不兼容的问题。比如当前储存电能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锂离子电池进行储存,但是储存的能量密度较低。
欧盟将审议限用粮食为生物燃料加工原料
据欧盟农业网站(Agri.EU)5月29日消息,欧盟近日举行的小范围会议就限用粮食为生物燃料加工原料达成妥协意见,同意在运输用燃料中设定以粮食为加工原料的生物燃料上限为7%,而2020年总体目标是从可再生资源中获得10%的此类燃料。
科学家在云南发现新的全骨鱼类化石
最新一期的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报》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浙江自然博物馆和芝加哥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在云南省罗平县三叠纪地层中发现的辐鳍鱼亚纲中一种新的全骨鱼类化石,命名为罗平强壮鱼(Robustichthys luopingensis)。该发现为研究全骨鱼类的早期演化和预言鱼目(Ionoscopiformes)的起源提供了关键的证据。
Nature:今天的鲨鱼不是活化石
软骨鱼(包括鲨鱼、魔鬼鱼rays和鳐鱼skates)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它们的骨架主要由软骨组成,而不是由硬度大得多的骨头组成。今天现存的很多鲨鱼看起来一般都像化石鲨鱼,该事实造成这样一个印象:它们是“活化石”,在其解剖结构中保留了一些非常原始的状态。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事实远不是这样的,而这项研究又为此提供了新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