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张晓辉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在《血液》发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张晓辉教授团队关于低剂量利妥昔单抗(LD-RTX)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激素耐药或复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高水平期刊Blood。

2022-04-11

揭示哺乳动物大脑多巴胺释放新机制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起一个行动---追赶失控的餐巾纸或下车---时,大脑会释放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化学信使,协助调节控制这一行动的大脑区域。多巴胺信号传递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也是科学家们渴望了解的一个过程---特别是考虑到它在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中的作用。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确定了大

2022-03-28

Cell Metabol:揭示淋巴瘤通过胞外囊泡介导的新型致癌机制

来自日本东海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胞外囊泡对淋巴瘤的发展和恶性进展的新型作用机制。

2022-03-31

JAMA Netw Open:你居住的环境或是患痴呆症风险的重要因素

来自莫纳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生活在较富裕地区的人们往往有着更好的记忆力,且其患痴呆症的风险也相对较低,这就强调了需要在贫困地区提供更好的设施从而促进人群更为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帮助降低痴呆症所带来的日益加重的疾病负担。

2022-03-31

Neuron:揭示一种调节哺乳动物血脑屏障渗透性的新机制

此前,Gu和她的团队确定了一种称为转胞吞作用(transcytosis)的细胞运输系统通过决定分子在血脑屏障上运输的容易程度,在控制血脑屏障的渗透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如今,在一项针对小鼠的新研究中,Gu团队揭示了关于这一过程如何受到调节的更多细节。他们描述了周围环境(即微环境)中的细胞向构成血脑屏障的细胞发出信号的一种机制。

2022-03-21

PNAS:无需精子,上海交大魏延昌团队实现哺乳动物真正孤雌生殖

 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生殖方式,例如许多较为原始的动物(例如一些蚜虫、蜜蜂、鱼类、爬行动物等等)可以进行孤雌生殖,卵在不经过受精的情况下也能发育为正常的个体,也就是不需要雄性个体参与,单独的雌性就可以实现繁殖。但是对于高等的哺乳动物来说,只能进行有性生殖,需要雄性的精子和雌性的卵子结合,才能产生后代,而后代具有来自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然而,有些基因只

2022-03-10

1PLOS Biology:动物脂质沉积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肌肉生物学与猪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在《PLOS Biology》发表题为“Camptothecin effectively treats obesity in mice through GDF15 induction”的研究成果。博士研究生卢军锋和已毕业硕士研究生朱梦清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吴江维教授为通讯作者

2022-03-07

高福院士发布华南海鲜市场调查报告:未发现市场动物与新冠关联,该市场非新冠疫情源头

随着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等新冠变异株的出现,近期国内疫情形势再度紧张了起来,其中香港的疫情十分严峻,3月4日新增52523例确诊病例,新增136例死亡病例。持续了两年多的COVID-19大流行仍未结束,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仍将继续。为了抗击新冠疫情,除了加速研发针对变种病毒的疫苗和特效药之外,对新冠病毒进行溯源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2022-03-08

Cell:野生动物病毒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合作在Cell杂志上发表题为“Virome characterization of game animals in China reveals a spectrum of emerging pathogens”的研究论文。这是我校医学院自建院以来首次以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名义在顶级学术期刊Cell发表研究成

202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