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C:刘占举等发现IL-23致炎症性肠道疾病机制
近日,美国生物化学权威杂志《生物化学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在线发表了来自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员医院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深入解析了炎性肠病的“首恶分子”——白介素-23(IL-23)引发细胞“内乱”的分子机制。
刘光慧研究组利用干细胞技术发现范可尼贫血症的新型致病机理及干预策略
2014年7月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及其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发表了关于范可尼贫血症(Fanconi Anemia,FA)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成果,首次提出多组织干细胞加速衰老或衰竭是FA的根本性病因,并基于此发展出相应的干细胞、基因和药物治疗策略。
PLos One:刘新垣等靶向前列腺癌的基因-病毒特异性治疗获进展
4月11日,PLos On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刘新垣院士研究组关于“靶向前列腺癌的基因-病毒特异性治疗”(Cancer Targeting-Gene-ViroTherapy specific for Prostate Cancer, CTGVT-PCa)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
Diabetes:翟琦巍等提出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新假说
4月16日,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翟琦巍研究组的研究论文“Amyloid-β induces 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 by activating JAK2/STAT3/SOCS-1 signaling pathway”。
Proteomics:刘平生等确定线虫脂滴的标记蛋白
4月9日,分子细胞蛋白质组学杂志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平生研究组的成果,首次纯化了线虫脂滴并完成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确定了线虫脂滴的标记蛋白。 脂滴是生物体内脂质存储的主要场所,从原核生物细菌到高等动物人都有脂滴的存在。脂代谢的异常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在内的多种代谢类疾病。
Appl Geography:刘彦随等证实水稻田扩展对气候变暖有响应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SSCI期刊Applied Geography刊登了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员的研究成果“Climate warming and land use chang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Northeast China。”;学术界日渐认同气候变暖并导致农业生产的适宜范围扩大的观点。
刘新垣:将抗肿瘤研究进行到底
癌症是当今社会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刘新垣院士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肿瘤治疗的两大法宝。一是超级干扰素,二是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他说,要努力工作,10年后再退休。在第六届世界癌症大会暨第四届国际神经科技大会上,新华健康采访了这位抗癌药物领域的泰斗级人物。 【主持人】:刘院士您好!对我国肿瘤研究来说,您是泰斗级人物,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 【刘院士】:不是泰斗。
GSK论文事件第一作者刘学彬亲笔签名声明
编者注:日前,生物谷收到Crucial role of interleukin-7 in T helper type 17 survival and expansion in autoimmune disease 文章第一作者Xuebin Liu(刘学彬)6月8日亲笔签名声明投稿,就日前热议的GSK论文事件,作的声明全文。
Ecol Eng:刘贵华等滇池自然生态修复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杂志Ecological Engineering刊登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刘贵华研究员等的最新研究成果“Using sediment seed banks and historical vegetation change data to develop restoration criteria for a eutrophic lake in China。
Nat Commun:刘峰等CD146调控细胞迁移机制研究获进展
12月13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与动物研究所刘峰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Wnt5a uses CD146 as a receptor to regulate cell motility and convergent extension的论文。本文揭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