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杨运桂等揭示细胞胞质分裂新机制
5月14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疾病基因组与个体化医疗实验室“百人计划”研究员杨运桂研究组,与奥斯陆大学Arne Klungland教授合作完成的“ALKBH4依赖的肌动蛋白去甲基化调控胞质分裂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学术论文在Nature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以“ALKBH4 - dependent demethylation of act
Science:中国学者揭示细菌细胞分裂机制
7月26日,来自中国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细菌细胞一分为二的分裂过程主要由一种蛋白产生的机械能所驱动。这一研究成果于7月26日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题为《FtsZ原丝纤维通过轴转机制而产生分裂力》。 细胞由一个母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发生机制一直广受科学家关注。
Angew Chem Int Edit:研究发现能抑制白血病细胞分裂的新活性物质
近日,Freiburg大学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活性物质,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分裂,提示该活性物质可能会在抗击癌症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Mol Psy:研究发现与日本人精神分裂症有关基因
日本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首次发现了与日本人的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的一个基因。 藤田保健卫生大学教授岩田仲生等人采集了日本各地约66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约1.2万名健康人的染色体样本进行研究。他们发现,一个人如果体内名为“NOTCH4”的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特定的类型,其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将是正常人的约1.15倍。
PNAS:Chk1-S蛋白在细胞分裂中起关键作用
科学家们至少发现一个事例,即当较短的蛋白版本Chk1-S在细胞分裂开始发挥作用时,细胞分裂能够继续进行,癌症病人可能有朝一日从这一发现中获益。 人们长期以来就知道蛋白Chk1是细胞发育中的一个关卡(checkpoint):它阻止正常细胞和受损细胞发生分裂直到它们的DNA完全复制或修复。
AGP:精神分裂症诊断与青少年进展性大脑变化相关
根据1月份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上的一篇报道,与无精神病诊断的健康青少年相比,具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病诊断的青少年灰白质体积减少更多,额叶中的脑脊液增加更多。 "在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中已报道了大脑灰质(GM)逐步丧失,然而,目前尚不能确定这些变化是否是不同的精神病小儿患者所共有的","作者在这项研究的背景信息中这样写道。
Nature: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中的基因变异
某些罕见的“版本数变异体”(CNVs)(在其中基因组的一些部分是重复的)以前被与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联系起来,但它们的携带者并不总会患病或有明显智残。
JAMA Psych:科学家发现了引发精神分裂症的新型标志物
来自弗吉尼亚州立邦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环境影响因素,比如缺氧或者感染或许可以作为血液中的一种标记物,来指示个体和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相关性,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JAMA Psychiatry上。
Bri J Psych:认知行为疗法或许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甚微
世界健康组织一直在推荐一种名为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来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如今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这种疗法的效果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