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活性分子生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真菌是活性天然产物及药物的重要来源,其中氨基酸酯类化合物因其结构特殊、活性良好,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以紫杉醇、达托霉素、Teixobactin和Asperphenamate为代表的天然产物在结构上有特征性的分子内或分子间酯键,表明有特殊的酶催化其形成,然而其分子遗传及酶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尹文兵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真菌沉默基因簇的激活及活性天然产物合成途径异源构建的研究,在新的真菌
Nature Communications:植物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取得进展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三届)天然药物研讨会暨港澳台天然药论坛合成生物学以工程化设计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与改造,形成生物技术颠覆式创新,有望为破解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领域重大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植物天然产物合成是合成生物学的重点研究方向。1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首次实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灯盏花素全合成的最新研究成果,以Engineeri
Nature Communications:植物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取得进展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三届)天然药物研讨会暨港澳台天然药论坛合成生物学以工程化设计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与改造,形成生物技术颠覆式创新,有望为破解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领域重大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植物天然产物合成是合成生物学的重点研究方向。1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首次实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灯盏花素全合成的最新研究成果,以Engineeri
2017年度巨献:结构生物学重磅级研究TOP25解读
2017年12月31日/生物谷BIOON/---时光总是匆匆而逝,12月份即将结束,2017年也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8年,2017年科学家们在结构生物学领域依然取得了许多重磅级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编对2017年结构生物学领域的重磅级亮点研究进行盘点,分享给大家!与各位一起学习!1.Nature:首次获得机械激活的离子通道Piezo1的三维结构doi:10.1038/nature25
《自然》杂志盘点生物学中被研究最多的基因
Peter Kerpedjiev需要一堂关于基因学的速成课。作为一名接受过一些生物信息学培训的软件工程师,Kerpedjiev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并且认为这真的有助于他了解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如果我想和某人开展一场智慧的对话,我需要了解哪些基因呢?”Kerpedjiev思索道。他直奔这些数据而去。多年来,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一直系统性地为其颇受欢迎的PubMed数据
Nucleic Acids Research:研究揭示酿酒酵母源Shu复合物在DNA同源重组过程中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丁建平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functional role of the Shu complex in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该研究揭示了Shu复合物在DNA同源重组过程中发
微生物学重大创新技术:混合培养
TM:微生物混合培养前景可期(综述)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1.020]① 自微生物学建立以来一直受到单纯培养的限制,而混合培养模式的出现为了解微生物开辟了另一条途径,也对微生物生态、共生、病理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② 而从纯培养到混合培养的转变主要依赖于三项技术的进步:微流体技术,下一代3D生物打印,单细胞代谢组学;③ 这些技术的进步有望在未来实现涉及三种及以上微生
基因和蛋白质研究为蜘蛛生物学开启新时代
在展示大自然魔鬼般的创造力方面,很难有什么能打败蜘蛛。以隐居的鬼面蜘蛛为例,它们长着很大的尖牙以及凸起且超大的中眼。在整个热带地区,这些八条腿的怪兽挂在树枝上,并在前腿中间撑起一张可伸展的丝网,以便它们能以闪电般的速度将网罩在猎物上。相比之下,艳丽的孔雀蜘蛛到处炫耀彩虹色的腹部以吸引异性,而它们超大的眼睛能看见细小的事物和颜色。流星锤蜘蛛则擅长模仿。夜晚,尾巴上拖着一个黏球的雌性流星锤
科学家破解癌细胞容易突变的生物学难题
癌细胞为啥生存力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它的多变。无论我们使用化疗、靶向疗法、还是免疫疗法,肿瘤缩小可能都只是临时的。一旦癌细胞了解了医生们的套路,就会见招拆招,产生新的耐药突变,然后卷土重来。针对这一现象,许多科学家都在试图研发新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抗癌武器,以图一举将癌细胞彻底歼灭。然而,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Vadim Backman教授却心
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基层医院培训“微光计划”照进洛阳
洛阳2017年10月30日电 /美通社/ -- 2017年10月28日,由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主办的“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基层医院培训计划(微光计划)学习班”走进河南省洛阳市,汇聚了我国微生物检验和临床的权威专家,包括胡继红、罗燕萍、褚云卓、颜伏归、苗丽君、赵丽敏、李华信、李轶、江涛、常永超、刘坦等,为宜阳县人民医院、栾川县人民医院、汝阳县人民医院的基层微生物检验专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