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rotein Cell:生物物理揭示人类心肌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

2013年10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无论在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高不下,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追根溯源,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是心肌和神经细胞(或神经前体细胞)的功能或器质性损伤。体外获得高纯度且富有活力的人类心肌和神经(干)细胞并鉴定其特征性分子标记物是认识和干预这些疾病的必要手段。

2013-10-14

农科院专家:通过外形辨别转基因作物纯属忽悠

转基因大豆不发芽、夏季产的胡萝卜是转基因、转基因的土豆削皮后不变黑、细长又很亮的大米值得警惕……近日,不少关于如何通过外形辨别转基因作物的文章在网上风传。

2013-11-28

GPB:基因组人类基因组突变研究获进展

序列变异的周期性和与TCR相关联的突变 基因突变会导致人类疾病的产生,因此研究遗传变异的产生过程和那些能够引起疾病的突变对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以及人类健康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于军研究员带领其研究团队,在有关人类基因组中以转录为中心的突变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杂志上发表。

2012-11-19

肠道菌群——你不知道的人体“第二基因组

1958年,世界肠道健康组织(WGO)创始人Henry Cohen博士提出,5月29日这一天将永久的成为“世界肠道健康日。2005年5月29日,WGO的研究人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胃肠道学者齐聚一堂,举行了第一次肠道健康研讨会。5年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于北京召开的第五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将“世界肠道健康日”这个概念引入中国,旨在提升公众的肠道健康意识。

2014-02-15

基因组“肿瘤个体化治疗和系统生物学”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获资助

近日,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百人计划”方向东、王前飞研究员, “杰出技术引进人才”吕雪梅研究员,以及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百人计划”丁宝全研究员,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肿瘤医院张连海副主任医师等科研人员,组成的“肿瘤个体化治疗和系统生物学”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经过中科院生物局和人教局的多轮遴选,成功获得资助。

2012-11-19

成都生物完成脱落酸高产菌株全基因组测序

3月8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在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的协作下,该所完成了脱落酸高产菌株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TBC-A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工作。 B. cinereaTBC-A是成都生物所经过多年改良筛选及系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落酸高产菌株。

2015-03-26

农科院作物研究员:坚定地拒绝转基因主粮商业化

一、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例转基因作物是增产的 农作物“杂交育种”主要在同属或同科的物种之间,亲缘关系很近,因而融合后不易发生冲突,而“转基因”是不同的类群之间跨物种转换基因。“杂交”在自然界可以自然发生,而“转基因”则是用基因枪法强行注入,把完全不同属不同科甚至跨物种基因强行组合在一起,特别是将某种有毒害的抗虫基因转到食用作物中,难以预期会发生什么危害。

2015-02-16

Nature:中科领衔完成小麦A基因组测序和草图绘制

《自然》(Nature)杂志3月24日在线发表了有关小麦A基因组测序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草图绘制,对未来深入和系统研究麦类植物结构与功能基因组学,以及进一步推动栽培小麦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研究团队发起,通过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完成。

201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