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C:癌细胞内组蛋白与HER-2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
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一般在癌细胞内过量表达,但是其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近日,来自夏威夷大学的研究人员Scott K. Kuwada等人表示,癌细胞内非典型组蛋白macroH2A1.2与HER-2的相互作用能够促进原癌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增生。 研究发现,在HER-2过表达的癌细胞内,非典型组蛋白macroH2A1能够与HER-2相互作用。
Science:新发现细菌形成细胞内矿物质
法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光合细菌,它能够控制自身的矿物质形成(钙、镁、钡和锶的碳酸盐),这一结果发表在2012年4月27日的Science上,它揭示了一种机制未知的新型生物矿化作用的存在。这一发现对于解释古化石记录具有重要意义。 蓝细菌(蓝绿藻类原核生物)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的注意力,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在地球生活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地促进了大气氧化作用。
Cancer Cell:S1PR1-STAT3激活促进骨髓样细胞的促肿瘤转移作用
近来研究表明,骨髓样细胞可使远处器官易于接受扩散肿瘤细胞的集落形成。然而,其具体机制一直不明。5月14日Cancer Cell报道了Hua Yu研究组的论文"S1PR1-STAT3 Signaling Is Crucial for Myeloid Cell Colonization at Future Metastatic Sites"揭示了其分子机制。
Nat Struct Mol Biol:研究揭示细胞内铜离子的“出口路线”
Nature:癌细胞的“内吞”营养机制
这篇论文描述了向癌细胞供应养分的一个以前没有被识别出来的通道。致癌的Ras蛋白已知促进“巨胞饮”(macropinocytosis)。这是一个“内吞”过程,在其中,细胞外流体及其成分通过名为“巨胞饮小体”(macropinosome)的小泡被内化到细胞中。 现在,Dafna Bar-Sagi及其同事发现,被Ras改变的细胞可利用这一过程来“吃”细胞外蛋白。
PNAS:抗体对抗细胞内病毒新方法
来自马里兰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ntracellular neutralization of viral infection in polarized epithelial cells by neonatal Fc receptor (FcRn)-mediated IgG transport”的文章...
Science:单细胞测序显示:同一个人的不同神经元DNA序列不一样
2013年11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之前大家一直认为一个人体内的每个细胞都有相同的遗传信息,基因组的特殊表达模式使得不同细胞的功能各异。然而最近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文章推翻了该观点。 确定一个人的不同神经元的基因组只能采用单细胞基因组测序的方法。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采用单细胞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发现同一个人中不同的神经元基因组存在多样性。
PNAS:首次利用人iPSC产生HCV能够感染的肝样细胞
从细胞培养物中纯化出来的HCV病毒的电子显微镜图片,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丙型肝炎是一种能够导致炎症和器官衰竭的传染性疾病,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影响。但是没有人确定为什么一些人非常容易感染,而其他人能够抵抗感染。 科学家相信如果他们能够在实验室中研究不同人的肝细胞,他们就能够确定遗传差异如何产生这些不同的反应。
Cancer Res:细胞内癌症抗原的抗体联合化疗法增强抗癌免疫力
由日本、瑞士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小组已经证实,在癌症治疗中联合化疗法和免疫治疗法增强免疫系统发现和消除癌细胞的能力,即使此时被免疫系统定向的癌症相关蛋白被隐藏在癌细胞膜后面。在发表于Cancer Research上由Noguchi 等科学家写的这项研究表明,已被成功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癌症的抗体能有效地达到难捉摸的细胞内目标,当与化疗法联合时,延缓肿瘤生长并延长存活。
J Chem Physics:炭疽细菌释放的毒素被细胞内吞后逃出内涵体的机制
2013年8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来,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和特里克港美国传染病陆军医学研究所(USAMRIID)的科学家针对炭疽感染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提出了新假说。 该研究小组重点探索了毒素的生物学行为,随着致命疾病的进展,炭疽感染会迅速压倒身体。他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一种新的可能机制:炭疽热细菌传递蛋白质分子毒害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