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揭示RNA聚合酶在大肠杆菌细胞的空间组织及其与转录的关系

  2019年9月16日,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肖杰博士团队的研究成果,题为“Spatial organization of RNApolymeras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ranscription in Escherichia coli”。该工作揭示了RNA聚合酶(RNAP)簇的特征及其在细胞内空间分配模式不仅依赖于rR

2019-11-04

Nature:揭示蛋白UNC93B1在增强细胞TLR9区室化激活中起关键作用

2019年10月8日讯/生物谷BIOON/---核酸感应的Toll样受体(TLR)受到复杂的调节,以促进对微生物DNA和RNA的识别,同时限制对自身核酸的识别。无法正确调节这些TLR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和自身炎症性疾病。人们认为这些受体的细胞内定位对于区分自我与非自我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对增强细胞内TLR区室化激活的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

2019-10-08

Nat Med:在动脉粥硬化中,平滑肌细胞变身可阻止动脉斑块破裂

2019年8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为了保护他人而改变自己的身份,听起来像是漫画书里的“义务警员(vigilantes)”才会做的事情,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动脉壁上的一组细胞正是这样做的。对于这些细胞而言,身份转变发生在一种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中。当动脉被脂肪、胆固醇和分子颗粒堆积在一起而形成的斑块堵塞时,这种疾病就发生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

2019-08-12

曹雪涛团队发现首个细胞DNA免疫识别受体

7月19日凌晨,最新一期《科学》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课题组的论文。据论文报道,课题组发现了机体感知与甄别入侵病毒DNA的一种新型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被称为hnRNP-A2B1的该受体分子,能够在细胞核内特异性地识别病毒DNA,随后激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和诱导干扰素产生,启动天然免疫应答反应以清除DNA病毒的感染。该工作开辟了天然免疫与炎症研究领域的新方向。突破“

2019-07-21

Plos Pathogen:理解病毒为何不能在细胞复制有助优化疫苗设计

2019年6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5月30日在《Plos Pathogen》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鉴定一种有助于限制改良痘苗病毒寄主范围的基因,可以开发针对多种传染因子的新型和改良疫苗。痘病毒载体具有突出的特性,可用于开发针对各种感染因子的疫苗。最广泛使用的痘病毒载体是MVA,其表现出极端的宿主范围限制,在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中失去了无法有效产生感染性病毒的能力。尽管正在进行

2019-05-31

Nature:中性粒细胞通过诱导平滑肌细胞死亡而加重动脉粥硬化

2019年5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许多慢性疾病都是由免疫反应失调引起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中性粒细胞通过诱导平滑肌细胞死亡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且一种定制的肽可抑制这一过程。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5月9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xternalized histone H4 orchestrates chronic infla

2019-05-13

Cell Rep:靶向作用干细胞细胞有望抑制卵巢癌复发

2019年3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卵巢癌并不是一种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但其却属于致死性最高的一类癌症,其复发率大约为70%,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匹兹堡大学等多个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利用一种新型药物杀灭干细胞样的卵巢癌细胞,从而就有效遏制了卵巢癌的复发。图片来源:Nephron /Wikipedia. CC BY-SA 3.0文章中

2019-03-15

Nat Commun:科学家首次观察到细胞的“弹弓”运动方式 有望开发新型癌症疗法

2019年3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观察到了快速的“弹弓”样细胞运动方式,通过向前弹射,人类细胞的移动速度或许要比之前研究人员认为的快5倍以上,研究者在新型的生物工程3D支架上观察到了细胞的这种运动方式,这种支架能够模拟基质组织,即围绕在器官周围的结缔组织。图片来源

2019-03-18

“创建出可探测细胞结构相互作用的纳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术”荣获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公布了“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栋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创建出可探测细胞内结构相互作用的纳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术”成功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普宣传,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在科技界深具影响。入选

2019-03-09

所有癌细胞都是一的吗?并非如此!

2019年2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取两个癌细胞并对其基因组进行比较,令人惊讶的是,其基因组会完全不同,这种基因突变是癌症的一个主要标志,同时也是癌症难以治疗的原因之一。如果肿瘤是由携带许多不同基因组的细胞所组成,那么单一的药物或许无法奏效,但了解细胞的遗传突变或许就能帮助临床研究人员开发新型靶向性疗法。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日前一项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研究

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