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电离辐射引起核内染色质结构调控证据
染色质是真核生命遗传物质DNA在细胞核内的存在形式,染色质根据细胞的活动状态和响应过程,如DNA复制、基因转录、DNA损伤响应和修复等,进行结构调节。染色质结构受电离辐射发生双链断裂(DSB)后的解聚现象已有报道,但是学界缺乏关于核内原位的染色质结构改变的证据支持,DNA发生双链断裂后,损伤响应和修复蛋白形成的修复聚合体亚结构图像亦不清楚。近日,
Commun Biol: 清醒与睡眠状态下皮层神经元的能量差异
大脑具有体内平衡机制,以防止所有细胞同时活动造成的细胞能量耗竭。此外,随着动物睡眠觉醒状态的变化,大脑中的脑血流量和葡萄糖摄取会随着大脑中细胞活动的变化而波动。在这些脑能量稳态机制下,脑中的细胞能量状态应该可以保持恒定。但是,这还没有经过实验证明。
做一次内镜停用胰岛素?T2DM创新微创消融术将开展大型试验
随着病程的进展,有相当一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而胰岛素对患者自我管理的挑战并不小,而且可能伴随体重增加和低血糖事件的风险。随着新疗法的迭代,“摆脱”胰岛素或许值得期待。2020年欧洲消化疾病周(UEG Week)线上会议的一项研究就带来了这样的希望,一种内窥镜疗法让7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6个月后都实现了停用胰岛素,
研究发现细菌胞内生物矿化可形成磁性纳米化石
1963年,意大利学者Bellini首次在淡水中发现磁敏感细菌,并发表研究成果,但未引起关注。1975年,一位美国微生物学博士在研究海底污泥中螺旋菌时,意外发现这一类能够沿外加磁场游泳,在细胞内合成链状排列的纳米级四氧化三铁晶体颗粒的微生物,将其命名为趋磁细菌,引发科学家关注,拉开趋磁细菌研究序幕。1986年,美国和德国的两个研究小组在海洋沉积物
一种新型系统能在3小时内对染色体端粒进行准确分析!
2020年9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题为“Massively parallel single-molecule telomere length measurement with digital real-time PCR”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
科学家揭示固醇分子通过Smoothened蛋白分子内通道调节Hedgehog信号的机理
北京时间2020年9月14日晚23时,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李晓淳博士课题组题为“Sterols in an intramolecular channel ofSmoothened mediate Hedgehog signaling”的论文。该研究通过结构生物学的方法,结合相关细
同一天内Nature发表3篇关于cGAS的论文,Science发表2篇cGAS论文,从不同角度揭示核小体结合抑制cGAS从而阻止自身免疫反应机制
2020年9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高等生物细胞中的大部分DNA被限制在细胞核中,而所有其他细胞器DNA都被限制在细胞质中确定的细胞区室内。因此,DNA出现在细胞质的可溶性相(soluble phase)被先天免疫系统解释为细胞内病原体---通常是细菌或病毒---存在的信号,尽管肿瘤细胞和衰老细胞也可以将细胞核DNA或线粒体DNA释放到细胞质中。
小鼠皮层神经元细胞群体同步激活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蒲慕明研究组利用光遗传技术同步激活小鼠不同皮层区域的神经元细胞群,发现大量神经元群被重复激活会造成局部和全脑皮层神经元兴奋性增强的现象。这种增强效应需要大脑皮层同一区域或不同区域的大量神经元被共同激活,且还依赖于NMDA受体的活性。此外
研究揭示产毒动物种内竞争的靶标切换机制
动物的生存适应面临着来自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挑战,需要与物种和环境进行密切互作。在物种互作中,动物尤其需要通过种内和种间的竞争来获取生存资源。产毒动物主要依赖其毒液进行物种互作,它们拥有通过亿万年进化而来的毒液系统,主要依赖毒液成分的生物学功能来进行种内和种间竞争。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毒液介导的种间竞争机制,例如科研工作者发现河豚毒素TTX、蝎
研究发现分泌型细胞内吞体通道介导免疫抗原提呈
免疫系统在机体内发挥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和抑制肿瘤发生的作用。获得性免疫是针对特定抗原并具有免疫记忆的特异性免疫保护体系。抗原提呈是获得性免疫的第一步,由专业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加工和递呈抗原信息以激活T细胞。虽然经过长期研究,但是抗原提呈过程中的细胞分子机制仍存在盲点,也是临床药物和疫苗研发的障碍之一。与传统膜蛋白(包括膜受体、离子通道、转运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