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肌肉干细胞也能够驱动癌症的发生?
2019年1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患有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人有时会发展出一种罕见的肌肉癌,称为横纹肌肉瘤,这是由于肌细胞不断努力重建受损组织导致的。然而,人们对这种癌症是如何产生的知之甚少,因此阻碍了癌症风险预测、治疗或检测的发展。现在,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SBP)的科学家已经证明,肌肉干细胞可能会导致DMD期间发生的横纹肌肉瘤,并
Nature:喝酒和吸烟诱发驱动基因突变,导致食管癌
2019年1月6日/生物谷BIOON/---癌症被认为是由异质性的肿瘤细胞群体组成,这些肿瘤细胞在基因突变方面显示出复杂的层次结构。根据近期的研究,这个完整的癌症层次结构本身可能进一步嵌入到更高级别的由多轮正向选择递归产生的层次结构中,而在这些多轮正向选择中,获得驱动基因突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猜测在癌症产生之前,很多独立的癌前克隆细胞群体存在于明显或生理学上正常的组织中。然而,针对这些
Insulet与三星联手推出由Galaxy智能手机控制的胰岛素泵系统
动脉网获悉,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11月7日,无管胰岛素泵技术的全球领导者Insulet(纳斯达克股票代码:PODD),宣布与三星电子美国公司开展合作。合作内容为Insulet推出的Omnipod胰岛素管理系统,将使用三星Galaxy智能手机作为其控制设备。这项合作一旦获得批准,该系统将成为第一款能够让消费者使用其个人的Galaxy智能手机来安全控制胰岛素泵治疗的产品。Om
驱动标志物研究的新势力:新颖的筛选策略+新一代蛋白质组学技术DIA+高级数据分析工具
Sci Rep:WISP-1以人类血管周围干细胞中脂肪形成为代价驱动骨形成
脂肪组织内的血管壁是间充质祖细胞的来源,称为血管周围干细胞/基质细胞(PSC)。PSC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分离,并定义为周细胞和外膜祖细胞(APC)的二分体群。但是那些促进PSC分化为骨或脂肪细胞类型的因素尚不清楚。在这里,我们观察到人体PSC在体内,纯化后和在骨缺损中移植后高表达WISP-1。接下来,使用WISP-1过表达,WISP-1蛋白或WISP-1siRNA进行WISP-1表达
Glia:过敏反应驱动蛋白能够促进大脑中信号的传递
2018年9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趋化蛋白CCL17具有吸引免疫细胞到达特定位置的能力,此前研究已经发现体内CCL17表达量升高表明有过敏反应。而如今来自波恩大学的一项研究则发现了CCL17的一种全新的功能:影响大脑中的信号传输。相关结果发表在Glia期刊上。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发现CCL17受体表达缺陷的动物存在行为问题。例如,他们无法像正常同类进行筑巢。“这些行为变化表明,CC
转移肿瘤驱动致癌基因的变异同质性
《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哈佛和斯坦福大学科学家有关未经治疗转移肿瘤中驱动基因变异情况的分析(DOI: 10.1126/science. aat7171)。作者从20位实体瘤患者(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提取了115个样品、包括76个未经治疗的转移肿瘤样品。结果发现肿瘤患者的转移肿瘤组织中驱动基因变异情况基本一致、同质性很高。那些在不同肿瘤样品变异不同的驱动基因
Nat Commun:科学家揭示驱动器官移植发生排斥反应的分子机制
2018年9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当提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某些器官可能要比其它器官复杂地多,一些可移植的器官,比如肝脏,其能很容易被机体免疫系统接受,而且很少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和排斥反应;但皮肤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皮肤移植常常会有很高的排斥率,但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图片来源:ifpnews.com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Science:来自个体癌症患者的所有转移性肿瘤中存在着相同的驱动基因突变
2018年9月10日/生物谷BIOON/---大多数与癌症相关的死亡是转移性肿瘤---由原发性肿瘤扩散到身体较远部位而形成的继发性肿瘤---引起的。尽管原发性肿瘤通常能够通过外科手术加以切除,但是转移性肿瘤通常需要接受标准化疗或靶向治疗等疗法。这种新型靶向疗法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癌细胞(特别是来自转移性肿瘤)中特定突变的存在。在此之前,大多数旨在破解癌症遗传变异性或异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发性肿瘤上。
Nat Neurosci:科学家阐明环境线索驱动机体行为发生的分子机制
2018年8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多巴胺神经元是否能够促进环境中的某些线索来帮助指导机体行为呢?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同的多巴胺神经元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就给出了答案。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模型(P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