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合成肽治疗艾滋病:4周内病毒载量降低99%
Zion Medical是一家以色列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开发治疗艾滋病和癌症的创新疗法。近日,该公司公布了实验性HIV药物Gammora的首批临床研究结果。数据显示,该药在治疗4周内清除了患者体内多达99%的HIV病毒。Gammora是一种源于HIV整合酶的合成肽化合物,HIV整合酶负责将病毒的遗传物质插入被感染细胞的DNA中。该药物可刺激多个HIV DNA片段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D
艾滋病疫苗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在艾滋病预防性疫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Immune protection of SIV challenge by PD-1 blockade during vaccination in rhesus monkeys 为题发表在国际免疫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基于PD-1信号通路阻断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如火如荼,但其
首个抗艾滋病单一片剂在中国上市
艾滋病预防控制是全球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实现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2014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设定了“90-90-90”目标,即90%的HIV感染者被确诊,90%确诊的感染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90%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近年来不断涌现出的创新药物,使HIV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10月20日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福斯
Nature:药物联用疗法有望延缓艾滋病病毒反弹
现有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无法治愈艾滋病,原因是艾滋病病毒(HIV)会“潜伏”在细胞的“病毒库”中。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两种药物联用有望延缓“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停止后的病毒反弹。新近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将靶向HIV的抗体与先天免疫系统刺激剂联用,可延缓或改善猕猴体内的病毒反弹。研究人员让44只猕猴感染“SHIV”、即结合了部分“SIV”(猴免疫缺陷病毒)和“HIV”(
我国每年新发儿童白血病1.5万人 80%以上可治愈
10月16日,曾几何时,儿童白血病让人谈虎色变。记者16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儿童白血病治疗同质化水平大幅提升,80%以上儿童白血病可以治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组织的多中心研究显示,近10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年以上长期生存率有所上升,总体接近90%;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年无病生存率可达90%以上。“儿童白血病是儿童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一类,我国
母体肥胖和糖尿病竟与儿童自闭症存在关联!
2018年10月3日/生物谷BIOON/---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孩子由肥胖的母亲产下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在美国,23.4%的女性在怀孕前是肥胖的[1]---这一数字代表了一种日渐突出的现象。根据美国全国营养计划登记处的数据,从1994年到2014年,美国怀孕前肥胖妇女的比例上升了86%。这种越来越常见的疾病与儿童出生时是肥胖的以及表现出增加的患上心脏病、糖尿病、认知和行为上的障碍以及其他的神经
儿童白血病又添新病因 母亲用药要谨慎
前段时间阿里员工王某租住自如房子得白血病的文章占据各大新闻头条,文中称王某在租住自如房子后患急性髓系白血病离世,其妻子认为房内甲醛浓度超标是造成王某患病的主要原因。多年来人们对白血病一直是谈之色变,尤其是儿童白血病,已成为儿童癌症中最常见的类型,而且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儿童白血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较多的证据认为与某些病毒感染或过量接触放射性物质以及某些化学物质有关。近日,发表在the Lan
Int J Dermatol:全球变暖或会增加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2018年9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病毒性感染,患者多发于温暖夏季的几个月里,该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是中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2010年以来,发病人数一直位列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每年平均报告病例数达到了206万例,因病死亡的人数也位列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五位。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近日,一项刊登在国
获多国专利证书 首个儿童手足口病药获临床批件
9月11日,康芝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广东康大制药于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下发的“注射用苏拉明钠”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该产品用于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如临床试验成功并获批生产,苏拉明钠将成为全球首个治疗手足口病的新药。据悉,该产品目前已获得发明专利证书、国内专利证书,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同族专利授权。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肠道
艾滋病疫苗真来了?
人类等待第一款艾滋病(HIV)疫苗诞生的心情是迫切的。近日一条“强生宣布HIV疫苗临床试验结果:志愿者100%产生抗体”的微博,半天内就转发过2万。有人评论:“HIV灭绝了,下一个是什么”、“今年的诺奖有着落了?”但询问两位研究艾滋病的学者、查阅相关资料后了解到,这是一次媒体的误导和公众的误读。美国强生公司的这一阶段性成果值得关注,但在获得更多实验数据前,做出“艾滋病疫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