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细胞色素P450 2E1酶催化机理的理论研究取得进展

细胞色素P450酶是重要的生物催化剂,能够促进底物发生C-H键羟化、C=C双键环氧化、硫、氮、磷杂原子氧化等多种化学反应。细胞色素P450 2E1酶是人体内最重要的P450酶之一,与药物以及外源性和内源性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包含P450 2E1酶的微粒体氧化乙醇体系是人体内酒精代谢的重要途径,因此P450 2E1催化乙醇氧化过程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乙醇可通过其O-H键或α-C-H键断裂而

2019-06-09

以慢性病患者为中心,催化数字医疗创新,培育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2019年5月26日,中国上海 — 赛诺菲中国“有胆来战——首届大学生数字医疗创新大赛”落下帷幕。历经近两个月的激烈角逐,全国高校遴选出的10个小组进入决赛现场展示、评选,最终,由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参赛小组的“康喏”项目摘取“最佳数字化解决方案”一等奖桂冠,上海交通大学参赛小组以“关爱CAREs电子系统”获得“最佳原创设计奖”,北京中医药大学参赛小组以“慢病管理‘数字护理’搜索系统”和“‘家小

2019-05-31

Autophagy:树突状细胞的自噬可以提高其抗癌活性

2019年5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 /——自噬有助于细胞的稳态,最近有报道称自噬还有另一种功能。KAIST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树突状细胞的自噬支持T细胞的抗癌活性。自噬是通过清除细胞废物和受损的细胞器来维持细胞稳态的过程;然而,其在吞噬肿瘤相关抗原表达中的作用仍不明确。图片来源:Autophagy与此同时,树突状细胞是识别病原体或癌症抗原,并在T细胞中诱导免疫反应的细胞。当癌细胞被辐射或抗癌

2019-05-22

研究发现衣藻中去甲基化酶CMD1催化以维生素C为底物的5mC去甲基化修饰机制

 DNA甲基化是指DNA序列上特定的碱基通过共价键结合的方式获得一个甲基基团的化学修饰过程,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DNA修饰方式。DNA甲基化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是表观遗传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与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转座因子抑制、衰老和癌症发生等密切相关,因此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CpG二核苷酸中的胞嘧啶上第5位碳原

2019-05-09

Cell:活性更强的长寿基因SIRT6意味着更长的寿命?

2019年5月4日讯/生物谷BIOON/---几个世纪以来,探险家们一直梦想着能有不老泉,它的泉水具有治疗作用,能使老年人恢复活力,并无限期地延长寿命。然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更多的证据表明长寿的关键在于一个称为SIRT6的基因。他们发现基因SIRT6在具有更长寿命的物种中负责更高效的DNA修复。这一发现揭示了开发抗衰老干预措施的新靶标,可能有助于阻止年龄相关性

2019-05-04

Andexxya获欧盟有条件批准,逆转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抗凝活性

2019年04月29日/生物谷BIOON/--Portola是一家专注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创新疗法用于治疗血栓和其他血液疾病的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有条件批准Andexxya(andexanet alfa),该药是欧洲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凝血因子Xa抑制剂(拜耳/强生Xarelto[利伐沙班]、百时美施贵宝/辉瑞Eliquis[阿哌沙班])的解毒药物,用于当出现危及生命或无控

2019-04-29

研究发现内侧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和TNFα功能不足介导青少期社会应激诱导的认知灵活性损伤

 青少期阶段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成瘾行为等一些常见精神疾病高发和易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各种负性社会经历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发因素。尽管这些疾病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症状表型,其中前额叶皮质介导的执行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共同的主要症状之一。同伴欺侮是青少群体常见的社会应激源。利用“居留者-入侵者”社会挫败模型诱发啮齿类动物类似的应激经历,通过以前的研究发现青少期阶段的应激暴露能够诱导小鼠成年后前额

2019-03-22

《科学》子刊发现药物"非活性成分"可能引起意外副作用

 吉奥瓦尼·特拉维索(Giovanni Traverso)博士是哈佛医学院旗下布莱根妇女医院的一名医生,也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教授。5年前,他观察到了一起奇怪的病例。当时,一名患有乳糜腹泻的病人正在接受治疗。这种疾病隶属于自身免疫疾病,往往由麸质过敏引起。这种疾病在美国并不罕见,医生们也为他提供了常用的奥美拉唑(omeprazole)进行治疗。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接受治疗的一周后,症状非但

2019-03-15

Sci Trans Med:药片与胶囊中的非活性成分或许会引发过敏反应

2019年3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由布莱根妇女医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美国绝大多数最常用的处方药含有至少一种能引起不良反应的成分。这些被称为“非活性成分”的物质可以改善口服的味道,保质期,吸收和其他特性。然而,作者发现,所测试的所有口服药物中有90%以上含有至少一种可引起过敏或过敏的成分。这些成分包括乳糖,花生油,麸质和化学染料。该团队的研究结果在线

2019-03-15

一种新技术有望追踪癌症基因的活性变化

2019年3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MYC是一种潜在的癌症基因,其几乎与所有癌症发病都存在关联,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其如何诱发肿瘤产生,由于MYC在多种肿瘤中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仅仅MYC似乎并不会诱发肿瘤产生,近日在巴尔的摩举办的第63届美国生物物理学会年会上,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就发表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即利用一种新型工具来追踪单一细胞中的MYC和其活性。图片来

201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