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饶子和等克里米刚果出血热病毒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南开大学饶子和院士研究组的研究成果“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nucleoprotein reveals an endonuclease activity in the Bunyaviruses,”,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X射线衍射的方法解析了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核蛋白的三维结构...

2012-11-18

澳大利启动新的干细胞研究计划

11月10日,澳大利亚干细胞研究的专业团队——干细胞澳大利亚(Stem Cells Australia)正式成立,执行由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提出的“干细胞科学特别研究计划(Special Research Initiative in Stem Cell Science)”。

2015-03-26

干细胞澳大利团队成立 新干细胞研究计划启动

11月10日,澳大利亚干细胞研究的专业团队——干细胞澳大利亚(Stem Cells Australia)正式成立,执行由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提出的“干细胞科学特别研究计划(Special Research Initiative in Stem Cell Science)”。

2011-12-01

Nature:螯肢门神经系统与已灭绝大附肢纲最相似

近期《自然》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螯肢亚门(其下包括蜘蛛及蝎子)的神经系统与已灭绝的大附肢纲(头部伸出可怕呈爪状肢体的古代生物)最相似。 大附肢纲属已绝灭节肢动物,拥有现代动物没有的庞大呈爪状肢体,其进化历程一直备受争议。中国昆明云南大学侯先光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Nicholas Strausfeld教授与他们的团队发现了一副保存完好,属于中国5.2亿年前早寒武世时期的大附肢动物化石。

2013-10-22

Atmos Envir:华北平原氧化氮减排新举措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获悉,该所博士蔡延江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河南省封丘县对不同施肥制度下玉米—小麦轮作体系的氧化亚氮排放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显示,将一半有机肥与一半无机肥氮配施,能有效降低我国华北平原农田土壤氧化亚氮的排放。相关成果发表在《大气环境》杂志上。

2013-10-20

BMC Evol Biol:鼩鼹科系统发育研究取得新进展

现生鼩鼹(shrew-like moles)栖息在中国西南的横断山系及周边地区,是鼹科中最原始的一支。由于形态上的保守性和野外采样的难度,有关该类群生物系统学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另外,现生鼩鼹的分布区是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中新世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和频繁的地质运动造就了这一区域复杂的地理景观,极大塑造了特有类群的遗传格局。然而,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发生机制仍存在一定争议。

2013-11-06

世卫宣布:尼日利疫情结束

随着埃博拉疫情不断变化,每天都能听到有关埃博拉疫情的好消息和坏消息。先来看看好消息,继塞内加尔宣布结束疫情后,尼日利亚昨天也宣布结束疫情。另外,欧洲的首位本土感染者已几乎痊愈。坏消息是,利比里亚的女总

2015-03-26

平:新的肿瘤血液生物标志:microRNA

田亚平教授是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兼职教授。田教授在会议上分享了血液生物标志的相关研究,同时该演讲视频已上传至行云学院供交流学习。

2015-05-07

WHO宣布尼日利埃博拉疫情结束

由于尼日利亚最近六周没有新增埃博拉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宣布将尼日利亚移除埃博拉疫情重灾区。

2014-10-22

Nature:核糖体单元的结构

当翻译被启动时,只有核糖体的小亚单元结合到信使RNA (mRNA)上。一旦启动密码子被识别出来,通过沿着mRNA转位或“扫描”,大亚单元便会与小亚单元结合重组一个完整的核糖体。Ivan Lomakin 和 Thomas Steitz解决了与“启动因子tRNA”、mRNA以及启动因子eIF1 和 eIF1A形成复合物的真核生物小核糖体亚单元的三个结构。

201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