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显示地球最早期动物能够生存在无环境中

最新研究显示,地球最原始动物可能幸存于几乎没有氧气的水中。

2015-02-16

Developmental Cell:想要伤口好得快,也许活性有帮助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学家发现,“活性氧”——包含氧气的化学活性分子,如过氧化物,通常被称为自由基——在实验性动物秀丽隐杆线虫体内自由基对皮肤伤口愈合是非常重要的。

2014-10-15

STE:邵克强等揭示蓝藻水华厌分解对湖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细菌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营养盐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富营养化湖泊中的蓝藻水华在高温、厌氧条件下,死亡分解常会引发“湖泛”,对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可能进一步影响到湖泊的水质安全。因此,认识蓝藻水华降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对于了解揭示浅水湖泊营养盐的微生物循环机理、蓝藻水华暴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14-05-29

揭示大气逃逸是地磁倒转-生物大灭绝

地球是一个从内部(地核)到空间(磁层)多圈层耦合的复杂系统。该系统的中间环节,即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紧密相关的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等圈层,不仅被内部的动力学过程控制,还受到空间的各种物理过程的影响。地质记录数据展示出的各种演化行为和重大事件的驱动因素,往往是起源于内部、耦合于空间、并牵涉到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和转移的各种过程的叠加。

2014-04-22

揭示家庭在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传播中的作用

一项研究提出,家庭可能在称为USA300的一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持续存在和传播中的起到了一个关键作用。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USA300这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在美国传播,对社区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流行有贡献。

2014-04-22

Nature :董梦秋发现线粒体的“超炫”频率可以预测线虫的寿命

2014年2月12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董梦秋实验室与北大分子医学研究所程和平实验室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题为“Mitoflash frequency in early adulthood predicts lifespan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文章,报道了线粒体的“超氧炫”频率可以预测线虫的寿命。

2014-04-11

Blood:与一氧化氮水平低协同恶化镰状细胞病

近日,研究人员报告证实:氧和强大的血管扩张器一氧化氮水平低对镰状细胞病患者有一个不幸的协同恶化作用。镰状细胞病常见的特征是红细胞粘附于血管内膜显著增加。好消息是,恢复一氧化氮正常水平可以大大减少红血细胞黏附,Tohru Ikuta博士说:该研究还指出一个潜在的新的治疗靶点,自粘附分子P-选择素,研究发现P-选择素在增加红血细胞的粘附中发挥了中心作用。

2014-03-22

Masimo发布基于安卓版的脉搏血设备

Masimo公司又发布了与安卓系统兼容的iSpO2脉搏血氧监测设备,用户可从GooglePlayStore下载伴行软件。

2014-03-10

:王金发、王宏斌课题组在叶绿体还系统功能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金发、王宏斌课题组在叶绿体氧还调控系统的生理功能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两项研究成果分别于植物学领域权威期刊The Plant Journal以及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博士生刘隽与王鹏均为共同第一作者,王宏斌教授为通讯作者。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其正常发育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前提。

2013-10-31

Nature:开发出治疗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新疗法

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疗法来治疗并且消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发的机体感染。

20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