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tific Reports: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用仿生学手段揭示古细菌的酸适应机制

古细菌是一类结构简单、不含细胞核和膜包围细胞器的单细胞生物,常常生存于高温、高盐、高压和极端pH值等极端环境中。古细菌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一直是微生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由于受到研究手段的限制,嗜酸古细菌对质子的防御、适应机理尚未完全揭示。

2012-12-03

我国已有723名中科院院士和774名中国工程院士

记者从6月11日开幕的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已有72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77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学部由全体院士组成,成立于1955年6月1日,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院士大会是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最高组织形式,每两年举行一次。中国科学院设有6个学部,现有院士723人,另外有外籍院士64人。

2012-11-19

中科院与北大清华共建联合研究中心推动协同创新

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共建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19日在京举行。两个联合研究中心将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为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实效的意见和建议。 据介绍,这两个新成立的研究中心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北京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

2013-09-06

Development:中科院鉴定出调节植物器官大小基因

植物器官大小是重要的产量性状,器官大小不仅受环境影响,而且受到严格的遗传调控。到目前为止,对器官大小调控机制的认识甚少。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研究组此前的研究鉴定出一个种子和器官大小的调控基因DA1,它编码一个泛素受体。本研究在da1-1突变体背景下进行诱变,筛选得到了一个da1-1的增强子(eod8-1)。eod8-1的突变发生在MED25基因中。

2011-09-21

中科院揭示酵母转录中介复合物调控端粒机制

真核生物的端粒(Telomere)对于保证染色体正常复制以及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也是研究基因组中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结构的重要模型。 9月19日,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周金秋研究组揭示酵母转录中介复合物调控端粒机制的最新研究结果。

2012-11-18

中科院将与四省共建省科学院

中科院充分发挥科技国家队的作用,力促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全国两会期间,有13个省市的领导分别率团与中科院洽谈合作,并签署协议。 3月6日,吉林省代表团来到中科院,与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等洽谈合作事宜,并签署合作协议。自此,中科院拉开了与各省区市加强院地合作的大幕。

2012-11-19

苏州企业金唯智助力中科院科学家破解H7N9病毒奥秘

2013年9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今年上半年,苏州生物纳米园企业--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受中科院委托,仅用4天时间,在国内率先完成H7N9禽流感病毒的关键基因合成,为该病毒后续研究打下重要基础。近日,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传来消息,此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世界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科学》杂志上。

2013-09-16

中科院诉凯赛生物侵权 法院裁定侵权产品停产

光明网6月13日讯(记者沈阳)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山东瀚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证实,上述两单位在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的诉(第一被告)山东凯赛生物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原名称:山东凯赛生物里能生物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第二被告)山东凯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三被告)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侵犯其发明专利权纠纷一案,案件在审理过程中...

2011-08-25

Science:中科院发现冰期动物群起源青藏高原

记者9月2日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科学家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西部高海拔的札达盆地发现了一个上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其中包含了已知最原始的披毛犀。这些新化石材料证明,冰期动物群的一些成员在第四纪之前已经在青藏高原上演化发展,从而推翻了冰期动物起源于北极圈的假说,证明青藏高原才是它们最初的演化中心。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