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ment: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揭示线虫精子发育过程中残余体清除的分子机制
2012年12月3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晓晨实验室和张宏实验室合作在 Development 杂志在线发表题为 Residual body removal during spermatogenesis in C. elegans requires genes that mediate cell corpse clearance 的文章。文中报道了线虫精子发育过程中残余体清除的分子机制。
Development: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宏研究组在细胞吞噬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12月3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宏研究组以Residual body removal during spermatogenesis in C. elegans requires genes that mediate cell corpse clearance为题,在最新一期 Development 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文中报道了线虫精子发育过程中残余体的清除与线虫中凋亡细胞的清除有相似的分子机制。
Cell Reports: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许执恒组在大脑发育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大脑神经发育要经历神经干细胞分化,神经元迁移,突触形成以及神经环路的建立与重塑等过程,最终形成一个复杂的功能神经网络。大脑发育异常可导致智力低下,癫痫和多种精神疾病。神经元迁移在正常大脑皮层结构建立和功能神经网络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水保所专家为《2012中国旱区农业技术发展报告》建言献策
4月26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旱区农业技术发展研讨会”在杨凌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来自北京、甘肃、新疆、内蒙、山西、宁夏、陕西等地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相关部门的50余位旱区农业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共同就促进旱区农业发展以及《2012中国旱区农业技术发展报告》编撰等工作进行研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山仑院士、刘国彬研究员、上官周平研究员和冯浩研究员参加了会议。
Science:植生生态所科研人员在小RNA调控多年生植物开花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13年5月31日,植生生态所王佳伟研究组在《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Molecular Basis of Age-Dependent Vernalization in Cardamine flexuosa”的研究论文。本文揭示了多年生草本植物弯曲碎米芥(Cardamine flexuosa)成花诱导的分子机理。 多年生植物是指寿命超过两年的植物。
研究发现在女孩中接种2次HPV疫苗所产生的抗感染水平可能与接种3次疫苗的年轻妇女相似
据5月1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鉴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的接种次数及其成本是其在全球范围内施行的障碍,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接受2次HPV疫苗接种的女孩对HPV-16和HPV-18的免疫反应并不次于(不差于)那些接受3次疫苗接种的年轻妇女的免疫反应;这一期的《美国医学会杂志》是有关儿童健康的专刊。
Immunity:生物物理所等在STING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5月10日,国际著名免疫学杂志Immunit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志杰、程根宏(海外团队)、张荣光课题组在重要天然免疫系统信号分子STING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的合作研究成果。
微生物所乙肝病毒感染中T细胞免疫应答与耐受研究获进展
T细胞免疫,特别是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在控制乙肝病毒感染和清除病毒中发挥核心作用,在慢性乙肝感染中,高浓度的病毒抗原长期作用是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和特异性T细胞耗竭的直接原因,T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直接导致病毒持续性感染和病毒难以清除。但长期以来,乙肝慢性感染中T细胞抗病毒功能缺陷与免疫耐受的调控机制并不清楚,这阻碍了进一步设计有效的针对性免疫治疗方案和药物。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成像团队关于注意行为中基于振荡的时间组织取得突破
2014年4月3日,《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脑成像团队罗欢研究员和周可研究员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
中信所: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下称中信所)12月2日对外发布了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下称国际论文)统计结果。 2010年,我国机构作者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国际论文共12.15万篇,其中23968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高于学科均线,即其论文发表后的影响超过其所在学科的一般水平,也就是说占我国论文总数的19.7%的论文表现不俗,该比例较2009年的15.5%上升了4.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