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中华猕猴桃基因组测序完成

10月18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红阳”的基因组测序研究文章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该项研究对广泛栽培的中华猕猴桃品种“红阳”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猕猴桃进化过程中3次基因组倍增历史事件,揭示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营养成分的基因组学机制,为猕猴桃品质改良和遗传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3-10-25

Nature:研究证实SARS病毒来源于中华菊头蝠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员带领的包括Ecohealth Alliance、Australian Animal Health Laboratory、One Health Institute, Schoo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华东师范大学和Duke-NUS Graduate Medical Sc

2013-10-31

北大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研究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12年初,医药卫生行业的最高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2011—2012)颁奖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我院妇产科杨慧霞教授课题组的研究项目“妊娠期糖尿病母儿的筛查策略及其推广应用”获得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此前,该课题还荣获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近年来,成年人2型糖尿病发病明显增加,已成为我国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2012-11-19

中华医学会计划年内出台Ⅰ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与Ⅱ型糖尿病相比,Ⅰ型糖尿病的防治更加困难。但由于目前我国尚无Ⅰ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使这一疾病的临床治疗规范化水平反而较低。针对这一问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正在加紧制定相关指南,有望于年内出台。 这是记者30日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举行的Ⅰ型糖尿病专家研讨会上了解到的。 Ⅰ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需要终身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2012-04-01

Nat Commun:“中华全蝎”基因组序列帮助了解节肢动物演化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报告了“中华全蝎”(东亚地区一种常见蝎子)的基因组序列草稿。该基因组突显了这种蝎子与其猎物相关的遗传特征,包括夜行行为、进食特征以及去毒功能等等,为研究节肢动物的适应性和演化提供了一个宝贵资源。 蝎子以“活化石”著称,代表着一个独特类型的节肢动物,因为它们保持了其古代节肢动物祖先的原始解剖特征。因此,它们为研究这类动物的演化提供了一个关键模型。

2013-10-30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在驻马店市进行问卷调查

7月6日上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马应龙药业集团共同发起并组织的中国成人肛肠病流行病调查驻马店流调点启动仪式在东高社区卫生服务站举行。全国和省、市部分肛肠病专家参加了此次启动仪式。 本次调查以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医护人员将走村入户对东高社区的1250个18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肛肠疾病患病情况,并提出相关疾病预防和治疗建议。

201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