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年轻时的生活习惯或增加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

2012年9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者指出,年轻时的生活习惯和其它相关因子或增加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而且这并不依赖于雌性激素的产量。这项研究或为调节正常乳腺发育或者乳腺癌的预防提供一些思路。

2012-09-18

陈超:个体化用药的挑战

现代医学发展的模式正在发生怎样的转变?个体化用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面临哪些挑战?在刚刚结束的“2012个体化用药前沿研讨会”上,西北大学副校长,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陈超教授为我们进行了解答。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完成,人类对很多重大疾病有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2012-11-26

贺林:个体化用药的必然性

编者按:为什么说个体化用药是历史的必然?个体化用药的发展又会给患者、医生及社会带来怎样的效益?2012个体化用药前沿研讨会于11月15日在上海举行,会议间歇,生物谷通讯员就个体化用药的相关问题采访了贺林院士。

2012-11-26

蔡卫民:药物基因组学与抗肿瘤药物个体化用药的一些思考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所有的肿瘤均由DNA序列异常造成。基因多态性均可影响抗肿瘤药物的反应。围绕药物基因组学与抗肿瘤药物个体化用药的主题,复旦大学药学院蔡卫民教授,在2012年11月15日召开的“2012个体化用药前沿研讨会”上,重点介绍了各类抗肿瘤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并分享了他对个体化用药的一些思考。

2012-11-25

胡大一:心血管领域的个体化医学现状及展望

2012年11月16日,在“2012个体化用药前沿研讨会”上,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作演讲,报告围绕心血管领域的个体化医学现状展开,主要从抗凝、高血压、降脂、心衰四个方面解读了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个体化医学现状。另外,分析了心血管领域个体化医学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胡大一教授在演讲中表示,当代医学已经进入到分子诊断水平,基因测序技术已经完全能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

2012-11-25

周宏灏:个体化用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势在必行

编者按: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人类较全面的掌握了自己的遗传信息,促成了转化医学的快速发展。作为转化医学的重要方面,个体化用药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的关注。日前,在上海召开的"2012个体化用药前沿研讨会"上,我国遗传药理学的开拓者、带头人以及个体化医疗的奠基人和倡导者之一--周宏灏院士对我国目前的个体化医学的实施和现状做了分析。

2012-11-22

百傲科技:呼唤临床个体化用药指南

编者按:在中国,针对中国人群的个体化用药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临床数据证明了多种药物的代谢与多种基因的多态性有关。如何让个体化用药从科研实验走向医疗市场?这就需要企业开发出面向医疗市场的产品,与科研院所和医院一起完成个体化用药在医疗市场的广泛应用。

2012-11-20

Neurology:头部损伤和百草枯暴露的个体或增加其患帕金森疾病的风险

2012年11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Neur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揭示了,头部损伤的人群或者长期在杀虫剂百草枯附近区域居住、工作的人群,相比正常人群,患帕金森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三倍。百草枯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杂草生长的除草剂,其对人类和动物具有致命性的损伤。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