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另辟蹊径 探微索隐】- 新一代质组学创新技术研讨会

质组学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采用质谱技术进行质组学研究,已能解决诸如质的种类鉴别及链组成等问题。但是,质精细结构,如C=C及sn-位置等,对大规模组学来说仍是一个难点。近年来,区别与定量质C=C位置异构体已被证明对于生理过程研究、疾病标志物筛查及新药研发有着重要意义。

2021年6月29日,沃特世将联合清谱科技举行【另辟蹊径 探微索隐 - 新一代质组学创新技术研讨会】,发布质组学精细结构分析的全新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基于Waters ACQUITY UPLC系列超高效液相色谱、Xevo G2-XS QTof高分辨质谱,以及清谱科技(PURSPEC) Ω Analyzer质分析系统,具备自动化的仪器控制、批量样本运行和全流程数据处理分析功能,支持包括碳碳双键(C=C)位置精准定位在内的质多维结构解析,为实现质组学的大幅跨越和发展相关生物医学研究及疾病标志物筛查提供新维度,迎来质组学高通量及深维度的大数据时代。诚邀您的参加,并与相关专家深入交流。

*为了及时给予您反馈并持续为您服务,您同意并授权本平台与活动发起方“沃特世”及“清谱科技”共享您提交的个人信息。 您的信息将受到隐私政策保护,授权请点击「提交」


会议日程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
14:00-14:05 主持人开场 李晨
沃特世大中华区生命科学市场经理
14:05-14:35 质组精细结构分析的质谱方法 瑕瑜
清华大学教授
14:35-15:05 沃特世创新质组学方案 袁铭
沃特世大中华区高级应用工程师
15:05-15:15 肝癌相关质异构体解析及应用 王韫芳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研究员
15:15-15:25 乳腺癌治疗相关的质标志物研究 王佳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博士、副主任医师
15:25-15:35 精细结构质组学在虫草类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姚长良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 博士
15:35-15:55 交流答疑 张文鹏
清华大学 助理教授

直播时间:2021-06-29

中科新生命:生命表型体现者,从“代谢到质到修饰”组学专场报告

报告一:《代谢组学入门—从检测分析到数据挖掘》13:30-14:30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下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biomarker筛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也是病理/药理机制研究的突破口,同时也可以对转录组或蛋白组学的结果做进一步的验证和挖掘,因此在近几年研究中日益突显出其重要的价值。由于小分子代谢物在理化性质、生物变化等方面的特殊性,代谢组的检测分析方法与数据挖掘均与其他组学有较大的差异。

报告二:《质组学--新兴崛起的研究领域,高分研究的“捷径”》14:30-15: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糖代谢的稳态与功能调控机制”被列为生命科学优先发展领域。2010年,质组被《Cell》杂志预测为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的一大新兴崛起的研究领域。从目前发表的文章来看,单个质组学就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等顶级期刊上,是当之无愧的高分“捷径”。

报告三:《修饰组学--解析代谢改变背后的调控机制》15:30-16:30
从文章发表角度,单个代谢组已经很难满足高水平杂志的要求;从研究意义的角度,我们进一步关心代谢变化背后的分子调控机制是什么。多篇CNS等顶级期刊中已经报道,乙酰化、磷酸化等修饰是代谢调节的关键机制。因此,修饰当仁不让的成为代谢机制研究的最重要方向,而“代谢组”+“修饰组”更将是打通表型与机制与的最有效手段。

直播时间:2019-03-20

非酒精性肪性肝炎(NASH)药物研发——作用靶点和动物模型简介

非酒精性肪性肝炎(NASH,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是非酒精性肪肝(NAFL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的一种极端发展形式,定义为伴随有炎症及肝细胞损伤的肪变性现象的出现,主要表现是无酗酒人群肝脏肪蓄积,进而导致炎症和纤维化,部分患者会最后进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在美国,NAFLD的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10-46%,其中约10-30%的患者会发展成为NASH。NASH目前是美国肝移植第二大病因,预计在2020年将会成为美国肝移植的第一大病因。在可见的未来,NASH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一个重大的挑战。NASH发病机理复杂,现在仍有很多知识空白,而且目前还没有FDA批准用于治疗NASH的药物。巨大的市场需求使NASH新药研发成为全球制药公司追逐的热点。据NASH病理生理学研究,治疗靶点主要集中于谢,炎症,氧化应激,免疫调节,纤维化和细胞凋亡相关通路。本次讲座,周舟博士将分享NASH新药研发中的热门靶点,及相对应的疾病动物模型和药效学研究策略。

直播时间:2018-09-18

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和正确打开方式

质组学是对生物体中的质进行系统分析鉴定的一门新兴学科。质是生物有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和能量来源,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在调控信号通路、炎症反应等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本次讲座将从研究背景、应用、技术方法、实验结果等多个方面对质组学进行系统的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质组学近期最重要的研究进展分享;
(2) 研究质组学的生物学意义及功能;
(3) 基于LC-MS/MS的高通量质组学分析介绍。

直播时间:2018-04-03

非酒精性肪性肝炎动物模型的药理学评价:组织病理和生物标记物

非酒精性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肪肝的一种极端形式,其特征为肝肪导致的小叶炎症并随肝细胞损伤,进而引起肝脏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以致肝细胞癌。其病理生理学发病原因是与最初肝细胞内质堆积有关,在联合第二个打击因素(有待进一步阐明)的刺激后,引发炎症和纤维化。目前在美国,非酒精性肪肝的发生概率在10-14%之间,而这其中会有10-30%的病人会转变为非酒精性肪性肝炎。目前在中国,非酒精性肪肝已经超过慢性病毒性肝炎,成为排名第一的肝脏疾病。临床诊断NASH的金标准则是肝组织活检和组织病理学评价。已经明确的NASH肝脏组织病理学特点包括肪变性、炎症、肝细胞凋亡和纤维化。用于估评研发药物体内药效的NASH动物模型应重现该疾病的二次击打病理生理学,及关键的组织病理特征。然而现有的肪肝及/或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并不能完全满足人类NASH的病因学及/或组织病理学要求。

我们建立并验证了一个NASH动物小鼠模型,在该模型中,先以高饲料(HFD)诱导动物肥胖,然后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纤维化,模拟人类NASH的二次打击。该模型动物产生明显肝肪变性,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又叫肝细胞气球样变)及纤维化,所有这些病理变化都可以用人类NASH诊断标准作定量评价,并都吻合NASH的指标。我们已经确认纤维化、气球样变、炎症(在某种程度上)是高饲料和四氯化碳双重作用的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其与人类NASH病理的机制相似性。这一点与单纯HFD诱导的肪肝炎或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及肝损伤形成鲜明对比。我们的模型已经用目前处于临床三期的INT-747(奥贝胆酸)作了充分的药效验证。INT-747的机制已经用生物标记物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即通过对该药的作用机制(MOA)相关的关键基因表达的定量。该模型已经用于测试其它NASH治疗药物,类似的生物标记物研究也验证各自的MOA。此外,我们也将该模型与作过比较。

这次我们邀请了药明康德生物部高级主任徐德鸣博士与大家进行在线交流,直接介绍有关的动物模型及动物实验的设计,分享该模型在测定新型治疗NASH化合物体内药效中的应用,比较用于NASH治疗药物的其它动物模型,对各类模型的特点进行对照。我们在研讨会最后设置了互动环节,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与徐博士及他的团队进行现场讨论。

直播时间:2017-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