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民: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
传统的“千人一面”药物治疗模式下药物的有效仅为25%-80%,临床上虽进行常规的治疗药物监测(TDM),但由于存在滞后性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探索出造成药动学及药效学个体差异的原因从而实现个体化用药才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多年的研究发现20%~95%的药物反应和处置的个体差异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因此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药物靶点的遗传多态性是个体化用药的研究热点。随着药物基因组学以及DNA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遗传因素指导临床用药的药物越来越多,截至目前,美国FDA已经为超过130个药物的标签中增加了药物基因组学生物标志物信息,但种族间遗传因素的巨大差异不容忽视。
本实验室近十余年来与临床紧密合作,开展有关中国人群个体化用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演讲者将着重介绍他克莫司、环孢素A、华法林、环磷酰胺等个体化用药的最新研究结果。
周国华:个体化用药中的药物基因组学与药物代谢组学
周国华, 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药理科主任,主任药师,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另被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现,药物代谢酶、药物作用靶点或药物代谢相关转运体等编码基因上的基因多态性,会导致不同人对同一种药物代谢速度的差异。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全基因组分析平台成为研究基因与表型间关联的有效工具,筛选与药物不良反应和疗效相关的基因标志物。
美国FDA已批准近百种标签中包含药物基因组学信息的药物。但个体差异的形成不仅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同样也会受到后天多样的环境因素影响,因此以基因组学为基础的个体化医疗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在药物研究和疾病诊疗过程中不断取得成功应用。
发展了药物代谢组学,即通过代谢组学手段,描绘病人个体复杂细致的代谢轮廓,提供对疾病表型的更加详实的描述,以此为依据,预测或评估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能力,从而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剂量,实现个体化治疗。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将药物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用于个体化药物治疗的研究结果。
黄民:药物基因组学在免疫抑制剂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
黄民,中山大学药学院院长、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传统的“千人一面”药物治疗模式下药物的有效率仅为25%-80%,且有5%-7%的住院患者发生过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临床上虽进行常规的治疗药物监测(TDM),但由于存在滞后性,部分患者可能在TDM之前就已出现不良反应,因此TDM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探索出造成药效学/药动学个体差异大的原因,在用药前制定适合该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才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多年的研究发现20%~95%的药物反应和处置的个体差异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因此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药物靶点的遗传多态性是个体化用药的研究热点。随着药物基因组学以及DNA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遗传因素指导临床用药的药物越来越多,截至目前,美国FDA已经为超过130个药物的标签中增加了药物基因组学生物标志物信息,但种族间遗传因素的巨大差异不容忽视。
本实验室近十余年来与临床紧密合作,开展有关中国人群个体化用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演讲者将着重介绍免疫抑制剂等个体化用药的最新研究结果。
孙忠实:药物基因组学与β受体阻滞剂的安全性
孙忠实,主任药师,教授;曾任海军总医院药剂科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现任国家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培训中心专家;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专家。
药物基因组学(PGx)是以药物效应与安全性为目标,研究各种基因突变与药效及安全性的关系。因为基因编码的最终产物是蛋白质(表型), 因此,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对象是蛋白质而不是基因,即以涉及药物作用的药酶、转运体、受体、离子通道以及细胞内信息通路的各种传递分子等生物标记物(Biomarkers)为研究对象,也可以说,是研究基因的替代基因或候选基因(candidate gene)与药物效应及安全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个体化用药奠定坚实地科学基础;PGx对药物影响的后果包括扩展药理作用;影响不良反应;改变药物毒性;增减药物剂量;减少前体活化;改变代谢途径以及加剧相互作用等。
β-阻滞剂—曾经是心血管疾病的基石药物,近年来在临床的地位逐渐受到质疑和挑战,尤其是刚刚公布的JNC-8中,已不再推荐β-阻滞剂用于高血压患者的初始治疗药物(中等推荐,证据水平B級);早在2006年英国NICE指南一样, β-阻滞剂被降为第四线用药!但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3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以及2013年我国专家共识仍建议优选β-阻滞剂用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及心律徧快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为了既积极又安全用好β-阻滞剂,本课题主要介绍基因多态性对主经2D6代谢的美托洛尔和非经2D6代谢的比索洛尔的影响,以达到个体化用药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