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外泌体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是一种能被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微小膜泡,直径约 40-100nm,细胞经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调控过程而形成细胞外纳米级小囊泡。外泌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核酸(mRNA;lncRNA;miRNA;circRNA ),表面有特异性蛋白。外泌体广泛的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如外周血、 唾液、尿液、腹水、羊水、脑脊液等。 除了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外,外泌体的应用领域已涉及到癌症/复杂疾病分子标志物、肿瘤发生发展、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药效研究、干细胞研究等。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RNA-Seq技术对外泌体中的转录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推动了外泌体在疾病领域的研究进程。本次技术分享主要介绍外泌体RNA高通量测序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970-01-01 课时:25分钟

2018外泌体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

外泌体是活细胞分泌的30-150纳米的囊泡,里面包含了蛋白、DNA和RNA 。 近年来发现,外泌体不仅参与了细胞间通信, 也影响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肿瘤的微环境, 免疫调节等。外泌体是在血液、唾液、尿液、脑脊液和母乳等多种体液中均有分布,以外泌体作为疾病诊断标志物开发的液体活检技术,正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另外,外泌体天然赋予的精准靶-归巢特异性和跨越体内生物屏障的能力在药物递送方面也展示出很好的应用潜力,生物工程外泌体正在研发中。 然而, 当前外泌体研究的最大技术瓶颈是外泌体的分离。尽管外泌体的分离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超速离心,凝胶排阻层析,免疫沉淀,微流控芯片等,但是如何快速,低成本,高纯度的捕获外泌体依然困扰着很多研究人员。生物谷特举办2018外泌体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持续邀请众多嘉宾,分期为您带来最新分享。

2018-12-14 课时:65分钟

外泌体功能学研究前沿追踪

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30-150纳米的微小囊泡,身材小,却是近几年来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外泌体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项目总计约600项,总金额达2.54亿元,同比增长了44.5%,并且仍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在逐步向临床和应用研究拓展的同时,外泌体中搭载的各种分子的具体功能、作用机制等仍存在很大的未知空间。外泌体携带蛋白质、脂质、DNA、RNA等信息物质,通过传递这些分子对细胞通讯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参与免疫应答、病毒感染、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癌症进展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了解外泌体的精准通讯功能及对各种疾病尤其是肿瘤的具体作用机制,对于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而作为基础研究的技术基石,如何获取高纯度的外泌体仍然是目前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外泌体的分离提纯及检验技术的更新突破也一直是业界研究开发的核心之一。 生物谷携手生命科学领域创新品牌IBA推出外泌体空中讲坛,聚焦外泌体功能学研究板块,邀请该领域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并一起探讨当下研究中的难点与焦点。除专家报告外,本次讲坛也将设置在线答疑环节,邀请观众与专家深入交流、共话外泌体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2020-11-11 课时:89分钟

外泌体会前会|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郭培宣教授讲解外泌体靶向递送最新研究

外泌体天然囊泡,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点,在药物尤其是大分子的递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天然的外泌体靶向性并不是很好,很多时候提取的外泌体聚集在肝脏上,那么将其如何改造才能达到良好的药物递送效果呢? 内体诱捕一直是药物输送中难以克服的挑战,郭培宣课题组报道了用叶酸-外泌体介导的siRNA递送。这是一种优化的抗癌药物递送的新方法,该研究在动物模型中证明了能高效抑制肺癌,肝癌,前列腺癌和三阴乳腺癌。郭教授团队发明新型RNA纳米技术以配体“装饰”外泌体去靶向输送siRNA 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Nature Nanotech, 2017)。利用抗体样(即Y形状)RNA纳米颗粒的方向性, 可有效地将RNA治疗剂特异性地装进外泌体, 也可将配体“装饰”在外泌体表面以靶向肿瘤细胞。 利用RNA纳米技术以外泌体结合控制它们的去向,以产生能够在动物模型中成功靶向三种癌症的载有治疗剂的外泌体

2021-04-20 课时:75分钟

外泌体技术与生物学功能专题论坛

近年来,外泌体因其独特的生物功能学特征在肿瘤等疾病的基础研究、转化应用和诊治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精准医疗产业不断发展的推动下而备受瞩目。尤其是牛奶外泌体..

2021-10-14 课时:10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