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刘光慧:基于干细胞和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的人类疾病模型及个性化药物筛评系统

刘光慧,国家青年***入选者,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生物物理所衰老研究中心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结合人多能干细胞和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我们研究团队相继发展了人类儿童早衰症、成年早衰症、帕金森氏症、范可尼贫血症及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等人类疾病的细胞模型。这些模型为揭示人类衰老相关疾病的新型机理、鉴定疾病靶标及个性化药物筛选和评价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5-10-09 课时:31分钟

松阳洲:端粒在衰老和人类疾病的信号网络

介绍了基因组的稳定性,端粒的相关作用和稳定性和衰老的相关性。端粒是人体内的衰老时钟。介绍了TIN2对端粒功能的调控模型。介绍了TIN2蛋白链接的两大假说。介绍了基于crispr/cas9技术快速制备基因修饰小鼠的流程。

2017-07-11 课时:38分钟

张令强:蛋白质泛素化修饰与人类疾病

介绍了RNA剪接因子泛素化和乙酰化修饰、转化调节细胞增长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机制。

2017-10-16 课时:41分钟

多重免疫组化学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人类疾病研究中,我们往往需要借助不断更新迭代的先进技术来实现人类疾病的认知以及相关治疗。 我国有上亿脑神经疾病患者,由于脑神经收到损伤或者发育异常所致,包括自闭症、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综合征、脑中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自身免疫性脑炎等。此外,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数持续上升,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 多重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在一张组织切片上进行多重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技术,主要利用不同标记物标记的抗体识别组织切片上的靶蛋白,再通过不用的实验平台或者专业仪器实现图像的采集与分析。由于获得的生物学信息众多,不仅可以对组织细胞原位靶标类别、组分、表达量等信息进行分析,还可以研究各靶标相互作用的空间位置信息, mIHC 技术在脑神经科学、肿瘤微环境,肿瘤异质性及肿瘤发生发展等研究中均能发挥重要。 12月13日,生物谷联合Bio-Techne召开空中讲坛——《多重免疫组化学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邀请致力于神经科学、肿瘤等人类疾病发生机制及相关技术等研究领域的专家,分享当前的研究进展,相信将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起到启发作用。

2022-12-14 课时:6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