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海洋最深鱼类嗅觉的适应性进化

深海作为地球表面最后未被人类大规模进入或认知的空间,约占地球表面积的65%。海斗深渊(6000 -11 000m)是地球上最不为人知的生态系统,具有高压、温差巨大、终年无光、食物匮乏等特殊极端条件,是常规生命形式的禁区。但在海斗深渊中仍有鱼类生存,其中以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命名的马里亚纳狮子鱼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深的脊椎动物,达到8100m。令人惊奇的是同很多长相

2020-01-03

研究揭示骨鳔鱼类适应辐射的分子机制

  骨鳔鱼类包括鼠鱚目、鲤形目、脂鲤目、鲇形目及电鳗目的所有物种,占据了全球淡水鱼类的68%,是淡水鱼类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类群。骨鳔鱼类的物种适应辐射被认为与之特有的关键性状密切相关。第一个关键性状是骨鳔鱼类的最前端几个脊椎骨特化成具有听觉能力的韦伯氏器,可以将鱼鳔感受到的声波传递到内耳,有效提高感受外界声音的敏感性。第二个关键性状是大部分骨鳔鱼类具有惊吓反应,当受到捕食者的攻

2019-07-02

国内首次解析鱼类卵胎生的进化特征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张全启团队发表研究成果揭示鱼类卵胎生的进化特征,这是国内首次解析鱼类卵胎生的进化特征,为理解动物卵胎生和胎生生殖模式的进化提供了重要参考。该项成果获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等科研项目的资助,由张全启教授团队联合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本研究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证实,许氏平鲉仔鱼孵化前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不仅有卵黄提供的营养,而

2019-05-28

鱼类干扰素的负调控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体一旦识别病原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后就会触发一系列信号通路(如RLR信号通路)诱导IFN的产生,进而清除病原体。免疫反应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正负调控因子协同发挥功能,保证整个过程的稳定。正调控因子能够增强宿主的免疫反应最终清除病原体,而负调控因子

2019-04-21

迄今为止最可靠的鱼类系统演化树公布

  2018年5月14日,由华大海洋和国家基因库联合发起的 “千种鱼类转录组”(Fish-T1K)项目正式宣布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可靠的鱼类系统演化树,该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这棵鱼类“生命之树”解答了一直以来鱼类起源和进化研究中存在的争论和难题,是鱼类演化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共同参与这一工作的还有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史密森尼博物院以及新加坡科技研

2018-05-18

Science:鱼类的体重并不与它们的繁殖力成线性关系

2018年5月15日/生物谷BIOON/---钓鱼者捕获一条大鱼或两条较小的鱼---每条小鱼是大鱼重量的一半---有什么区别吗?专家们认为大鱼和小鱼投入相同比例的能量来产生鱼卵。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巴拿马史密森热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较大的雌性鱼在产生的鱼卵数量和每个鱼卵的大小上投入过多的能量。因此捕获一条较大的鱼要比捕获多条较小的鱼对鱼类群体产生更大的影响。相关研究结

2018-05-15

鱼类先天免疫作用机制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先天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它主要是通过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一系列模式识别受体来识别微生物表面保守的、而又在宿主中不存在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来发挥作用。RLRs受体和NLRs受体家族是脊椎动物两类重要的胞内模式识别受体。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昌鸣先学科组对硬骨鱼类的这两类模式识别受体家族及其所介导的信号通路上关键基因的选择性剪接和免疫功能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该

2018-04-17

雷霁霖——厦门大学——海水鱼类增养殖,鱼类生物学

海水鱼类增养殖,鱼类生物学

2016-07-26

吴志强——南昌大学——环境生物学,无公害水产养殖,鱼类学,鄱阳湖生物多样性

环境生物学,无公害水产养殖,鱼类学,鄱阳湖生物多样性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