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罕见病中心成立

 罕见病多学科的诊治和研究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许多重大的研究成果是从罕见病的研究开始,最近几年随着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医学模式发展,众多世界著名的医院、医疗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纷纷进军罕见病领域。为更好的开展罕见病临床和科研工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集结多位临床学科和遗传学领域的专家,于2月25日举行了罕见病中心揭牌仪式。北京大学医学部领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有关领导莅临现场,并介绍了

2019-03-01

GUT发表北京大学柯杨教授团队“评价内镜筛检食管癌效果与卫生经济学价值的人群随机对照试验”阶段结果

近日,国际消化领域顶级期刊GUT(IF=17.016)发表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柯杨教授团队开展的国际首项“评价内镜筛检食管癌效果及卫生经济学价值的人群随机对照试验—ESECC研究”(Clinicaltrials: NCT 01688908)的设计及基线结果。食管癌是我国高发肿瘤,全球超一半的新发病例发生在我国。在高危人群中开展碘染内镜筛查被认为是食管癌防控的重要手段。然而,因缺少没有来自随机对照研究

2019-02-04

50名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获颁卫材中国奖助学金

12月23日,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山田江树先生受邀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2017-2018学年度学生先进集体、优秀个人表彰大会。本年度,共有40名成绩优异的学生获得卫材中国奖学金,10名学生获得卫材中国助学金。 与学生代表合影 12月23日,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山田江树先生受邀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2017-2018学年度学生先进集体、优秀个人表彰大会。本年度,共有40名成绩优异

2018-12-25

中科院和北京大学合作揭示内质网应激蛋白ATF6调节人干细胞衰老的新机制

2018年1月5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实验室与北京大学汤富酬实验室、以及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曲静实验室合作,在Cell Discovery杂志发表了题为“ATF6 safeguards organelle homeostasis and cellular aging in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绘制了多种人干细胞和体细胞受内质网应激蛋白

2018-01-11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团队黑色素瘤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亚洲黑色素瘤由于在亚型上与西方黑色素瘤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对亚洲黑色素瘤亚型的深入研究,导致亚洲黑色素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显着低于西方国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领导的团队针对亚洲黑色素瘤亚型进行了系统研究,近期取得多项进展。开展了迄今最大队列的黄种人黑色素瘤驱动基因变异分析,回顾性分析了2793例黑色素瘤样本中MAPK和TERT通路关键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证实KIT和NRAS基因突变是重要的

2017-10-04

北京大学科学家初步揭示章鱼动态变色的起源和原理

 在自然界中,头足类动物(章鱼、墨鱼、鱿鱼)以动态变色和拟态隐形而着称。它们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快速调节体色、皮肤纹理和外貌特征,从而达到伪装掩饰、信息交流或者是警戒恐吓的目的。Reflectin蛋白家族是其结构变色的物质基础,但只存在于有着“外星生物”之称的头足类动物中,其基因起源和作用机理不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谢灿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历经五年的探索,将该基因的起源追溯到一种和海洋生物(

2017-09-23

北京大学白凡课题组与中山大学曾木圣课题组揭示食管癌早期病变与食管癌演化特征

 2017年9月12日,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白凡课题组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ic comparison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its precursor lesions by multi-region whole-exome seq

2017-09-16

Cell Stem cell:北京大学宏魁化学诱导重编程领域又一重大发现

作为利用化学小分子诱导体细胞向可诱导多能干细胞重编程领域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及其团队近期又建立了一套完整可靠的小分子重编程方法[1]。令人惊奇的是,在体细胞经化学小分子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会经历一种胚外内胚层样细胞(Extra-Embryonic Endoderm-like state, XEN-like state)中间状态[2],通过对这一中间状态细胞的详细

2017-07-04

Nat Commun:北京大学程和平课题组和中科大毕国强研究组合作发现“线粒体炫”调控神经元突触水平的长时程记忆

2017年6月26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程和平-王显花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国强课题组合作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揭示了神经元树突“线粒体炫信号”在神经突触传递短时程记忆向长时程记忆的转化中可能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为付忠孝博士和谈笑博士,通讯作者为王显花副研究员、程和平教授

2017-06-28

北京大学“成功研制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

宇宙,浩瀚无垠,在数百亿光年可观测的空间里闪烁着上万亿个星系。人类1400克的大脑,如同一个小小的宇宙,包含了百亿级神经元和百万亿级的神经突触,其结构和功能上极其复杂而精密的连接,涌现出意识和思想--大脑小宇宙隐藏着世界上最美丽最深邃的奥秘。新千年伊始,世界科技强国纷纷启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脑科学研究计划,人类探索大脑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正在展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各国脑科学计划的一个

20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