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蛋白激酶颠覆性新发现

即使当我们正在休息的时候,机体内仍然充斥着各种生理活动。机体就像一个永久处于交通高峰期的微观大都市,在这熙熙攘攘的有机社会中,数以万亿计的细胞在活跃地进行着监管、修复、合成和运输。 要保证一切正确运行,就需要对机体内各种各样的工作者们进行组织和指导。而蛋白激酶就是这样的信号灯,它们发布着开始和停止的信息,对于细胞通讯的许多方面非常关键。

2013-01-15

Molecular Cell:蛋白激酶Akt确定为癌症干细胞命运的仲裁者

2012年12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蛋白激酶Akt是调节细胞生长,增殖,代谢,生存和死亡的一个关键分子。一项新研究揭示了Akt蛋白在癌症干细胞生物学中重要作用。这项新的研究表明Akt可能是为什么癌症干细胞是很难清除出身体的关键原因。大量研究证实Akt激酶在许多类型人实体肿瘤和血液恶性肿瘤中过度活化。

2012-12-23

JBC:FADD调节蛋白激酶C失活的机制

蛋白激酶C(PKC)是G蛋白偶联受体系统中的效应物, 能激活细胞质中的靶酶参与生化反应的调控, 同时也能作用于细胞核中的转录因子, 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息息相关。

2012-11-18

PloS Pathogen:蛋白激酶基因在禾谷镰刀菌致病性中的重要性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Pathogen在线刊登了美国普渡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的最新研究成果“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Kinome of the Wheat Scab Fungus Fusarium graminearum,”,文章中,作者对小麦斑点病真菌-禾谷镰刀菌中的蛋白激酶进行了全面的功能分析,并且得出结论...

2012-11-18

Nature:“GIRK2–G-蛋白蛋蛋”二聚体的结构

“G-蛋白耦合受体”(GPCRs)的激发导致G-蛋白亚单元GG 和 G 从GPCR的细胞内表面上释放。GGG然后可以结合到“由GGG蛋白门控的内向整理器K+”(GIRK) 通道上,并激发后者,使该通道的孔打开。GIRK通道的打开驱动膜电压朝向“静息电位”(“能斯特电位”)变化,这将使膜去极化的速度降低。

2013-06-17

Structure:RNA适配子选择性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机制

6月21日,Structure杂志报道了RNA适配子选择性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的分子机制。这可为基于GRK2的心血管系统的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心血管系统稳态的维持,部分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磷酸化活化的七次螺旋受体,使之快速脱敏来实现的。 然而,在慢性心脏衰竭过程中GRK2上调。这使研究者认为它促进了病情的恶化。

2012-11-18

Cell Metabol:特殊蛋白激酶或可有效抑制癌症发展

2012年12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麦吉尔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癌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调节子,这种调节子是一种AMP活性蛋白激酶(AMPK),其在限制癌细胞生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AMPK就好像是细胞中的油量表,当其感知到能量水平改变时就会被打开,当细胞能量较低时,其就会帮助改变细胞代谢。

2012-12-28

PLoS Genetics :水稻G蛋白介导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新机制

虽然异三聚体鸟嘌呤核苷结合蛋白(简称G蛋白)复合体是真核细胞中保守的一类重要信号转导分子,但是它们在植物如何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待阐明。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水稻G蛋白α亚基RGA1(D1)参与了油菜素内酯(BR)介导的信号响应途径,但是究竟D1如何介导BR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

2013-03-18

Cell:揭示丙酮酸激酶PKM2磷酸化组蛋白H3并诱发癌症的分子机制

2012年8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刊登在8月16日的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田纳西大学的研究者表示,一种供给癌细胞营养的代谢类蛋白质也可以通过松弛DNA盘绕形成染色体的包装来激活肿瘤促使基因的表达。通过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小鼠模型中进行研究,研究者揭示了丙酮酸盐激酶M2(PKM2)可以通过影响组蛋白来促进肿瘤细胞生长。

2012-11-18

Science:同期两篇文章揭示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与功能研究突破性进展

3月21日,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同期发表两篇在线文章,介绍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蒋华良课题组、美国Scripps研究所Ray Stevens课题组、北卡罗那大学(UNC -Chapel Hill)Bryan Roth课题组的联合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成功解析了五羟色胺受体1B及2B的两个亚型晶体结构,从而突破了长期以来五羟色胺受体家族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困境。

201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