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张宏等研究线虫自体吞噬过程获新进展

近日,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线虫中的PI3P结合蛋白EPG-6在自体吞噬(autophagy)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于7月28日在线发表在著名生物学杂志《细胞》(Cell)旗下的子刊《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张宏研究员,博士后路群为文章的第一作者。该项研究由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资助。

2012-11-18

Nat Com:徐涛等发现新的神经分子回路影响线虫抉择行为

Flip-Flop回路调节线虫行为示意图。(a) 相互拮抗的感觉信号输入调节进食行为的回路示意图,实线表示神经元之间直接连接,虚线表示间接连接。(b) 感觉信号调节进食的回路与Flip-Flop电路对比。

2012-11-18

中国科大发现特殊短 可降低癌症诊疗毒副作用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温龙平教授研究组发现一种短肽,能够调控稀土纳米材料所导致的细胞自噬行为,从而大大降低纳米材料的毒副作用,并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材料》上。 细胞自噬是细胞利用溶酶体降解受损的细胞器、大分子物质和长寿命蛋白质以维护细胞自稳态的关键细胞生物学过程,与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息息相关。

2012-10-17

JBC:张宏等揭示线虫Atg4同源基因的剪切活性

2012年7月5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张宏实验室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Differential function of the two Atg4 homologues in the aggrephagy pathway in C. elegans”的文章。

2012-11-18

PLoS ONE:线虫EIF-3.K促进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机制

程序性细胞死亡对后生动物的发育及体内平衡至关重要,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半胱天冬酶(caspase)的激活。在秀丽隐杆线虫中,细胞死亡核心调节因子EGL-1(是一种含有BH3结构域的蛋白)、CED-9 (Bcl-2)及CED-4 (Apaf-1)作用在一个抑制性级联反应来激活CED-3 caspase。

2012-11-18

J Cancer Ther:大豆可降低结肠癌转移

2013年7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对小鼠研究揭示,注射大豆肽lunasin可以明显降低其结肠癌的转移,研究者希望深入研究来揭示lunasin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影响癌症的转移的,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上。

2013-07-10

Infec Immun:揭示线虫感染或可抵御机体肥胖和相关的代谢障碍

2013年4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刊登在近日国际杂志Infection and Immunit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对小鼠模型进行线虫感染,发现其可以帮助小鼠抵御肥胖。 在全世界范围内,胃肠道线虫感染了将近20亿人口,截止到20世纪有些研究者依然认为几乎每个人机体中都有线虫。

2013-04-26

Oncogene:科学家开发出能停止癌症转移的

2013年8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在癌症治疗中,我们已经走过了很长的道路。我们有强大的、有效的药物,来治疗多种类型癌症,同时我们正在朝着越来越特异性的,微创性治疗方向发展。 但癌症的问题是,肿瘤细胞总是在运动的,会在身体中转移和传播。细胞生物学家Ken Adler研究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中细胞的运动,开发出一种肽或蛋白分子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的运动,停止炎症。

2013-08-27

PNAS:我国科学家阐明心脏多肽激素心房利钠抑制突触前神经递质传递的信号通路

2012年10月8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实验室在PNAS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Natriuretic peptides block synaptic transmission by activating phosphodiesterase 2A and reducing presynaptic PKA activity的文章。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