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开发出基于叠氮骨靶向的小分子近红外二区荧光骨质疏松诊断试剂

  骨质疏松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该病发病率高且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骨折是经常发生、危害较大的并发,因此,尽早准确诊断以及长期有效监测骨质疏松,对预防骨折等相关并发症十分重要。临床上常用的骨骼疾病影像技术包括X射线,CT、MRI、SPECT/CT及PET/CT。这些成像手段由于潜在的电离辐射危害、价格高昂及低时空分辨率等缺点,无

2021-08-13

研究人员开发出智能自组装小分子探针用于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

目前,纳米医药面临临床转化困难的挑战。传统纳米材料虽具有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效应)、长血浆半衰期、缓控释和智能响应等小分子药物难以比拟的优势,但受制于化学结构不确定、配方复杂、代谢相对困难、生产质控成本高和毒理、药代难以定量测定等缺点,极少能够实现临床转化。因此,设计出同时具备明确化学结构、EPR效应、长血浆半衰期和智能响应等特点的新型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2021-03-21

基因编码二维红外探针研究酶活性中心柔性研究获进展

  《德国应用化学》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课题组、物理研究所李运良课题组及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庄巍课题组,以A genetically encoded two dimensional infrared probe for enzyme active-site dynamics为题的研究论文。论文报道了一种新的二维红外探针间叠氮

2021-03-08

柳叶刀:近几十年皮肤癌患病率明显上升,改善紫外线辐射防护措施很重要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源于表皮正常黑色素细胞或者原有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病情险恶,预后极差。过度暴露于太阳(或太阳光)的紫外线辐射是患皮肤癌的主要环境风险因素。据估计,英国约有86%的皮肤癌可归因于过度暴露于阳光下。

2021-01-28

研究发现:即使防晒 由紫外线诱导积累的DNA有害突变也很突出

  皮肤是我们抵御毒素和紫外线等多种外在伤害的第一道屏障,每天除了会受到来自环境导致的DNA损伤外,也面临着内源性DNA损伤或DNA复制错误的问题,致使人体的体细胞基因组发生单碱基取代,插入和缺失,重排和拷贝数变化等突变,最终导致癌症等疾病的发生。这些引起突变甚至致癌的机制已然众所周知,但由于研究技术的限制,我们仍未能准确测定皮肤中DNA

2021-01-18

步辐射单细胞红外显微成像研究获进展

 单细胞技术因有望揭示“细胞功能异质性机制”这一生命科学的本质问题,从而解析各种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的分子基础,是当前生物医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方向。单细胞技术在测序方面取得了进展;由于该技术具有无须标记、非侵入性、可同时展示胞内代谢物(组)特征等优点,逐渐得到学界关注。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吕军鸿课题组先后

2020-12-23

科研人员发表近红外II区荧光影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展望文章

 荧光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荧光 (400-900nm) 面临的强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时间、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

2020-11-12

首次发现波长222nm的紫外线或能有效杀灭SARS-CoV-2!

2020年10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广岛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利用波长为222 nm的紫外线(UVC,人类使用的安全范围内)或能有效杀灭SARS-CoV-2病毒。图片来源:Hiroshima University截

2020-10-06

研究发表近红外II区荧光影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展望文章

 荧光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荧光 (400-900nm) 面临的强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时间、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

2020-09-11

新型近红外二区发光量子点生物标记研究取得进展

 近红外二区发光(950-1700 nm)在生物体内散射低、组织穿透深且成像分辨率高,在分析化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近红外二区无机量子点由于发射波长可调、吸收截面大和量子产率高等特性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主要研究的近红外二区量子点为II-VI族和IV-VI族半导体材料,如CdSe、CdTe和PbSe,但其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如Cd2+和Pb2

20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