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曹雪涛院士发文揭示I型干扰素诱导抗病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

2017年7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I型干扰素介导的相关基因的表达(ISGs)对于抗病毒免疫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IFN信号的紊乱会导致一系列感染性疾病以及炎症紊乱的发生。到目前为止,我们对IFNa介导的信号通路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IFNa是如何激活STAT的信号以及ISG的表达目前并不清楚。除了磷酸化以及泛素化之外,蛋白质还存在其它一些少见的翻译后修饰类型,例如甲基化以及乙酰

2017-07-28

PLoS Pathog:利用CRISPR/Cas9培育出抵抗病毒感染的基因编辑猪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培育出基因编辑猪。这些猪可能免受一种每年导致养猪业损失数十亿欧元的病毒感染。

2017-02-25

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更加快速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开发

在科学家们加速研究治疗诸如寨卡病毒新型疗法的同时,近日,来自美国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California NanoSystems Institute)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出了一种高准确率及高效的DNA筛选系统;为了开发出抵御病毒感染的新型药物,研究者们就需要知晓病毒感染健康细胞的机制,而这些潜在的机制或许就是开发新型药物的靶点。

2016-05-17

三篇Nature子刊发现小麦、大豆和马铃薯抗病基因,有助确保全球粮食安全

三篇关于作物抗病性的重要论文报道分离出新的抗病基因,并且成功地将抗病基因转移到小麦、大豆和马铃薯中。

2016-05-11

PNAS:跳跃基因番茄味道有联系

一项研究说,在番茄基因组的一个关键位置上的一个跳跃基因的插入能部分解释红番茄和青番茄的味道差异。 Harry Klee及其同事此前把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与几种和祖传番茄(heirloom tomatoes)品种的味道相关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关联了起来,确定了番茄中的乙酸酯含量越少,人们就越喜欢。红果茄中乙酸酯的总量低于绿果番茄,但是这种差异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2012-11-18

Science:蝙蝠基因或有助抗病毒和癌症研究

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12月21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报告称,对相对长寿和病毒抵抗力较强的蝙蝠的基因研究可能会为人类癌症和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帮助。 这项研究是由澳大利亚、中国、丹麦、美国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

2013-01-02

Cell:痘病毒通过增加基因拷贝数战胜宿主抗病毒防御机制

2012年8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们发现导致天花和其他疾病之类的痘病毒(poxvirus)通过快速和暂时地产生一个有助于这些病毒对抗宿主免疫反应的基因的多个拷贝,而能够适应和打败宿主抗病毒防御。根据美国犹他大学研究人员刊登在2012年8月17日那期Cell期刊上的研究论文,这项发现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较大的双链DNA病毒尽管存在较低的突变率,但是也能够经历快速的进化。

2012-11-19

遗传发育所参与的番茄基因组成果2012年最受关注

由“番茄基因组研究国际协作组”(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传友、薛勇彪、程祝宽、左建儒、凌宏清组成的团队负责第3号染色体测序工作)完成的番茄基因组研究成果(The Tomato Genome Consortium, The tomato genome sequenc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fleshy fruit evolution, Nature, 2012)

2012-12-25

PLoS Pathog:工程化技术控制病毒基因组有助抗病毒疫苗的开发

2013年1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苏格兰格拉斯格大学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方法可以合成以及改变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的基因组,这种病毒是新发现在寄生于家畜如山羊、牛身上的致病菌,研究者表示,暴露于这种病毒容易引发人类患病,相关研究刊登于1月10日的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

201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