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燃料电池可通过生物质直接产生电

这种燃料电池依赖于POM催化剂(小瓶中所示),当与光发生反应,它改变了颜色。

2014-02-24

PNAS: 微生物电池从废水中获取能量

废水可能看上去不像可充电电池的能量来源,但是Yi Cui及其同事制造出了一种混合电池,在这种电池中,微生物把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成电力。这种电通过一个外部电路可供使用,然后回到了这个电池内部的一个固态电极。当这个电极失效之后,可以把它取出并通过接触氧而恢复。重新装上这个电极就能恢复供能。

2013-09-17

新型生物电池可用废纸发电

索尼公司近日展示一款生物电池,可以“消化”废纸,变废为宝 12月21日,据英国媒体报道,2007年日本索尼公司展示了一款使用“生物电池”的随身听产品,这采用一种“有机”电池,通过“消化”食物来获得电能,就像人一样。不过最近该公司又展示了一款更加使用的新颖产品:一款能够“消化”废纸并将其转化为能源的电池

2012-01-16

Nat Photonics:科学家开发新视网膜假体 原理类似太阳能电池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3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开发出一种类似于太阳能电池系统的视网膜假体,可通过手术植入视网膜下面,帮助那些因退行性眼病而失明的患者恢复视力。相关论文发表在今天出版的《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患者,其视网膜感光细胞缓慢退化,最终会导致失明,但内部视神经基本未损,还能将来自感光细胞的信号传输给大脑。

2012-11-18

:新型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研制成功

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转化效率达6.7% 的方案处理型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其性能堪比最好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并有可能实现稳定性更佳的大规模生产,新成果发表在11月在线出版的《自然—材料学》期刊上。 有机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由有机半导体混合物制成,能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通过印制等方案解决过程储存有机半导体的可能性,让这些材料有潜力应用于弹性大面积光伏设备的大规模生产。

2012-11-18

韩将于明年启动氢燃料电池船舶研发项目

据韩国《釜山日报》9月24日报道,政府研发课题之一的“平昌2018号”氢燃料电池船舶研发项目将于明年启动,若攻关成功,韩将成为继德国后全球第二个自主成功研制出无害亲环境氢燃料电池船舶的国家。 报称,项目将由韩国亲环境燃料电池船舶研究会、韩国船级社、亲环境联队3家机构共同推进。其中,牵头单位的亲环境燃料电池船舶研究会聚集了韩国70余家研究机构、大学研究室的80余名专家博士。

2012-09-27

PNAS:听觉系统的“蓄电池

果蝇的听觉系统与人类很相似,Iowa大学的生物学家Daniel Eberl及其同事利用果蝇的“情歌”进行研究,发现听觉系统拥有与汽车蓄电池类似的机制。这项研究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对于可兴奋细胞的活性(听觉细胞等)来说,离子内稳态特别重要,而这依赖于一种相当于Na+/K+泵的蛋白——Na+/K+ ATPase。

2013-01-09

PNAS:利用回收的稻壳,可做锂电池的正极

一项研究报告说,稻壳中的二氧化硅可以转化成硅并且变为高容量锂电池的阳极,高容量锂电池对于先进的便携电子设备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Jang Wook Choi及其同事着手利用全世界每年在稻米生产中作为废料产出的多于108吨的稻壳的巨大潜力。稻壳是由独特的二氧化硅层组成的,能保护内部的谷粒不受虫子和细菌的侵害,但是在纳米尺寸上能透气透水。

2013-07-09

PNAS:新型生物电池前景可观

近日,科学家们在沙雷菌(Shewanella oneidensis)的细胞壁上发现一种微型“天线”,利用这些“天线”释放新陈代谢产生的多余能量,保持能量在细胞中的流动,从而维持细胞活力。相关结论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沙雷菌主要生活在真空环境中,它们既是耐压菌,又是低温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细菌产生更多的电,当了解微生物的放电进程时,就可以更好的用它们进行发电。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