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猫狗粪便中竟然检测出致癌物“芳香胺”

芳香胺具有特殊的气味,其毒性很大,可通过吸入、食入或透过皮肤吸收而导致中毒。

2022-04-14

Cancer Res: 角蛋白17在肿瘤标志中的致癌作用

有一个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即确定和验证肿瘤特异性治疗靶点,以实现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患者临床特征的异质性以及肿瘤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给优化治疗干预措施带来了重大挑战,包括开发新的、更有效的精确医学。

2021-12-31

Cancer Research:揭示肿瘤干细胞标志ALDH1A1通过重塑免疫微环境促进乳腺癌的新机制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多种肿瘤组织内存在一小部分致瘤能力特别强、分化程度极低并具有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特性的细胞,称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醛脱氢酶1A1(Aldehyde  dehydrogenas 1A1,ALDH1A1)是乳腺肿瘤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

2021-12-26

Cell Rep:深入揭示纵向胶质母细胞瘤的微环境或能揭示骨髓中中性粒细胞的重编程致癌特性

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在正常免疫系统的动物模型机体中开发出了胶质母细胞瘤癌变肿瘤,旨在更好地模拟人类机体中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机体中存在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尽管其主要的功能是攻击和杀灭癌细胞,但实际上其能充当“双重制剂”(double agents)的角色,并增加和强化肿瘤的侵袭性和威胁。

2021-10-08

《Science》子刊揭秘:本是致癌物,却能有效抑制癌细胞扩散

  近年来,免疫疗法显示出巨大的前景,但事实上,该疗法针对许多类型的癌症效果并不喜人,尤其是针对“冷肿瘤”基本无效,主要是由于冷肿瘤内环境中的癌细胞突变量少的可怜,很难被免疫系统识别,为此研究人员大胆猜测,增加治癌基因的突变量是否能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呢?近日,这个猜想得到了验证,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 (MGH)的科研人员在《Sci

2021-06-24

Cell:环境污染危害身体的八种方式

2021年3月8日讯/生物谷BIOON/---一篇针对现有证据的新综述论文提出了环境暴露的八种特征,这些特征描绘了污染物导致疾病的生物途径:氧化应激和炎症、基因组改变和突变、表观遗传改变、线粒体功能障碍、内分泌紊乱、细胞间通信改变、微生物组群落改变和神经系统功能受损。这篇综述论文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allmarks of environm

2021-03-06

入侵植物调节次生代谢响应环境变化的研究获进展

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植物演化出各种策略,如适应性策略(通过改变基因型),生态策略(通过表型可塑性)和资源分配策略(通过改变防御与生长/繁殖资源的分配)。这些策略使植物能够适应不同地理范围内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为了应对原产地和入侵地之间以及纬度梯度上变化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入侵植物可能会通过调节分配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以促进其入侵成功。目前,入侵植物对草食动

2020-08-07

水中的环境污染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危险

2020年6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有时有毒物质,如危险废物和工业副产品,会渗入我们的饮用水来源地下水。其中一种污染物是高氯酸盐,它是一种用于火箭燃料、烟花、化肥和其他材料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被认为会导致人体健康问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即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影响发育。近日发表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

2020-06-11

研究揭示益生菌对水环境污染的毒性效应的调节作用

 在斑马鱼生长发育过程中,添加益生菌可以重塑肠道菌群,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全氟丁烷磺酸盐(Perfluorobutanesulfonate, PFBS)是我国水体污染严重的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图1),可以干扰鱼类肠道菌群组成,导致脂质代谢障碍。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联国团队首次揭示了益生菌Lactoba

2020-06-10

研究揭示呼吸链复合III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性的结构基础

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课题组与德国马普研究所Hartmut Michel课题组在国际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杂志上发表封面文章。该项工作首次报道了来自超嗜热菌的呼吸链复合物III天然状态和结合抑制剂后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鉴定出一系列能显着增强蛋白稳定性的新型

20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