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Blood:抑制血栓及炎症发生的小分子物质

2012年11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组小分子,其可以干扰一种化合物的活性,这种化合物可以开启血凝素的多种步骤,包括引发血管和动脉障碍,俗称为血栓。这种小分子可以通过阻塞多聚磷酸盐化合物,从而治疗血栓,相比目前市场上的药物作用效果更加显著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Blood上。

2012-11-18

PNAS:阐明P物质在肌肉痛觉感受及传递中的作用

最近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阐明了痛觉神经递质P物质(SP)在痛觉感受及传导中的作用,为痛觉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SP是一种痛觉神经递质,在很多器官中传导痛觉。虽然肌肉组织和脑脊液中的SP水平过高通常与慢性肌肉痛有关,但SP在肌肉痛觉的感受和传递过程中的作用仍不明确。

2012-11-18

BCRT:多维矿物质的服用或可降低患浸润性乳腺癌绝经妇女的死亡风险

2013年10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叶史瓦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对成千上万名绝经妇女进行研究发现,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的女性通常会因为服用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物而获益,相比不服用补充物的个体来讲,服用的女性患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降低了30%。

2013-10-13

CJPP:机体补充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或可预防癌症

近日,一项刊登在Canadi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在我们日常饮食结构中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能降低罹患结肠癌的风险。 研究人员将大鼠长时间暴露在致癌环境下诱发大鼠癌症的发生,同时科研人员在老鼠日常饮食中添加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结果发现大鼠患上结肠癌的风险低于对照组。

2012-11-18

秸秆木屑经热解液化处理后变“生物质油”

近日,新一轮的油荒迅速蔓延全国多地,排队加柴油的车辆更是在加油站前排起了长队。然而,在滨州市一家企业内,成堆的棉花秸秆、木屑、稻壳经过热解液化等工艺处理,摇身变成了“生物质油”。10月24日,记者在现场目睹了这一过程。在棉花主产区的滨州,原本被农民随意焚烧的棉花秸秆从此有了好的去处。

2011-10-28

新型生物质基复合材料推动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森林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人类的乱砍乱伐、不断减少的森林资源以及对木材需求的增加,迫使业内急切需求代木材料的出现。木塑复合材料(也称塑木材料,简称“WPC”)就是这样一款产品。它主要是以塑料为原料,通过添加木粉、稻壳、秸秆等废植物纤维混合成新的木质材料,再经挤压、模压、注射成型等塑料加工工艺而生产出的板材或型材。

2013-06-12

“海岸带活性物质开发”项目获批2011年度烟台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立项

日前,由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海岸带活性物质开发”项目,正式获批2011年度烟台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立项,并将获得50万元的烟台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扶持。 “海岸带活性物质开发平台”是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联合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建设共同建设的园区公共技术平台,是科技园发展特色高端产业—海洋生物产业,打造的“蓝色园区”大力重要举措之一。

2012-11-19

PLoS Pathog:P物质引起猪肉绦虫感染患者的癫痫发作

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一篇发表于网上开放存取期刊PLoS Pathogens上的报道中说,一种称为P物质的神经肽是导致大脑被猪肉绦虫(Taenia solium)感染的癫痫患者发作。 "神经囊虫病或大脑绦虫寄生虫感染,是获得性癫痫的主要原因",此报道的通讯作者、感染病医学副教授Prema Robinson博士说,"为了开发治疗或预防它们,理解这些癫痫的来源尤其重要。

2012-11-18

EHP:暴露于化学物质三丁基锡中可致后代肥胖

2013年1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将怀孕小鼠暴露于低剂量的化学物质三丁基锡(TBT)中可以导致其后代表现出肥胖的症状,三丁基锡是一种海洋防污漆,也是一种抗真菌制剂。

2013-01-27

J Food Sci:基因控制口腔感知脂肪物质的能力

高脂肪食物被认为对我们有普遍的吸引力,但人们喜欢和消耗脂肪的程度因个人而异。3月,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两个特定基因(TAS2R38-1——苦味觉受体和CD36——脂肪物质的受体),可能在人们品尝和享受食物中脂肪的能力中发挥作用。通过了解这两个基因的作用,食品科学家可能帮助人们解决无法控制他们摄入多少脂肪的困扰。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