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清华大学文章解析精神分裂基因的作用机制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近期发表的文章中解析了一种重要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解析神经递质作用机理,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一个精神分裂症单易感基因:dysbindin能通过两个独立的机制,分别调控谷氨酸和多巴胺功能,从而导致两种临床相关的行为表型。

2012-11-18

Nat Immunol:揭示特殊人群对西尼罗病毒的分子机制

2013年11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Immun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耶鲁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特殊人群对西尼罗病毒易感的遗传机制。 西尼罗病毒主要通过蚊子来进行传播,老年个体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个体通常对该病毒易感,一旦感染会出现发烧、头疼、肌肉酸痛以及多种神经性疾病,比如脑膜炎等。

2013-11-04

Nature:发现与血小板数量和体积相关联的基因组

12月8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法、英、美、意等多国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53个基因组位点,它们与血小板的数量和体积有可靠关联。 血小板参与止血作用,血小板的数量和体积受到严格控制。研究者对在超过65,000人当中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结果所做的这项“元分析”,识别出53个基因组位点,它们与血小板的数量和体积有可靠关联。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