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eural Regen Res:揭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天然神经保护系统

尽管在过去的10年里,产科和新生儿科的治疗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围产期缺氧缺血仍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氧缺血性脑病常引起运动障碍性脑性瘫痪,由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通常是不可预期的,所以损伤后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神经保护剂治疗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的评价方面。

2013-04-15

JAMA:对缺血心肌病患者使用干细胞及骨髓细胞疗法是安全的

芝加哥 – 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Alan W. Heldman, M.D.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检查在罹患缺血性心肌病的病人中所做的经心内膜干细胞注射(TESI)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单核细胞的安全性。

2013-11-19

Heart:远隔缺血后适应不减轻PCI相关性损伤

西班牙一项研究表明,远隔缺血后适应(RIP)未能减轻择期经皮冠脉介入(PCI)相关性损伤,并且接受RIP治疗的糖尿病患者PCI相关性心肌梗死(PCI-MI)发生率更高。论文7月12日在线发表于《心脏》(Heart)。 此项研究共纳入232例因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而接受择期PCI的患者,并随机给予RIP或安慰剂治疗。

2013-07-17

JAMA:用抗抑郁症药物治疗可降低精神刺激诱发的心肌缺血发生率

据发表在5月22/29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在罹患稳定型冠心病及精神压力诱发的心肌缺血(MSIMI)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用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6周可降低MSIMI发生率。 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有一系列强有力的证据已经确认情绪压力是冠心病(CHD)及其它心血管事件的一个可能的触发因子” 。

2013-05-22

Eur.Heart.J:何奔等发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新机制

近日,《欧洲心脏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何奔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新机制。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心脏病学的重要问题,缺血的心肌在血管开放后导致了比血管闭塞时更严重的急性损伤,临床上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坏死面积扩大,心脏破裂甚至死亡。

2012-11-18

Biomaterials:靶向Ngn2蛋白治疗脑缺血损伤

第四军医大学徐礼鲜教授课题组和西安医学院苟兴春博士课题组的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有效穿过血脑屏障靶向缺血区的蛋白质药物,这对于脑缺血损伤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Biomaterials》杂志上。主持这一研究的是第四军医大学徐礼鲜教授和西安医学院苟兴春博士。苟兴春博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并在徐礼鲜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脑血管保护和神经再生研究方面获得多项成果。

2013-09-04

Fail:心肌结构性损伤并非不可恢复

新一期《欧洲心力衰竭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发表了英国的一项研究成果,心脏病发作对心肌组织造成的结构性损伤并非像过去认为那样是永久性的,只要能设法让心脏“休息”一下,损伤便可能得到恢复,这有助于研发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方法。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