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301医院刘荣:机器人创手术将成为外科发展主要方向

 “相信随着手术量的增长、费用效益比的下降,在不久的将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势必成为众多手术的发展趋势。”12月28日,在北京和睦家医院举办的2017世界机器人胰腺手术直播大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肝胆外二科主任,北京和睦家医院肝胆胰腺外科首席专家刘荣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入中国已经十余年,公众对其认知仍存在壁垒。机器人手术具有明显优势与传统手术

2018-01-03

《神经元》:刺激可以直接为大脑输入信息

就像一个接线错误的设备,大脑的损伤和疾病会导致细胞失去联系,从而严重破坏知觉和运动等关键功能。想办法绕过那些支离破碎的网络,是那些寻求相关治疗措施者的重要研究领域。现在,研究人员在猴子身上显示,直接刺激运动前区皮质可以产生一种感觉或体验,指导不同的运动。相关论文日前发表于《神经元》杂志。“研究人员感兴趣的主要是刺激主要感觉皮层,即躯体感觉皮质、视觉皮质和听觉皮层,将信息输入大脑。”论文资深作者、罗

2017-12-24

纳机器人在多维细胞装配领域应用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Lab on a Chip以后封面形式,刊载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利用机器人化的微纳操控和组装技术在多维细胞装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工程技术与生命科学的融合已成为引领科技创新前沿的热点方向之一,将细胞排列、组装成特定的构型,对于药物研发、生物传感以及类生命机器人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活体细胞的非结构化和液体的操作环境对机器人技术的感知、驱动和控制提出了诸

2017-12-09

肿瘤环境维持细胞存活 外泌体是重要手段

 来自美国莱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贝勒医学院等多个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共同揭示了肿瘤微环境通过外泌体为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帮助癌细胞度过营养匮乏等情况的新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eLife上。外泌体广泛存在并分布于各种体液中,携带和传递重要的信号分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细胞间信息传递系统,影响细胞的生理状态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进程密切相关。2013年,发现细胞囊泡运输的调节机

2017-12-06

晶换肤术或针治疗真的能让你得到更好的皮肤吗?

2017年11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微晶换肤术(Microdermabrasion)和皮肤针刺法是当下皮肤美容治疗的新潮流,虽然他们对更严重的皮肤疾病治疗有效性的说法可能言过其实,但这些方法可能对轻微的皮肤问题或许还是有用的。何谓微晶换肤术?在过去10年里微晶换肤术开始流行了起来,因为其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皮肤问题治疗方法,而且恢复时间较短,将微晶换肤术同皮肤磨削术有效区分非常重要

2017-11-29

双重肿瘤环境刺激响应性纳米递药体系研究获进展

 智能化可控释放纳米递药体系可以对pH、温度、光照、氧化剂、酶以及超声辐照等外界环境的刺激做出反馈性响应,并凭借其优异的控制释放功能,在药物传输体系中表现出极具竞争力的应用前景。其该体系可针对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的生物学差异选择性释药,从而有效降低抗肿瘤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利用率。但由于肿瘤组织及细胞的环境复杂性,单一刺激模式或者简单的功能输出已不能满足聚合物材料的需求。因

2017-11-25

绿叶制药利培酮球开发进展顺利 中美上市申报跨越专利障碍

 绿叶制药(02186.HK)于北京时间11月23日晚间发布公告,确认新药利培酮缓释微球肌肉注射制剂(LY03004)在美国NDA(提交新药上市申请)不会受到(US6667061「’61专利」拥有人就质疑LY03004的NDA提出的)任何Hatch-Waxman专利诉讼引起的潜在监管审批的不利影响。此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于2015年10月确认,绿叶制药LY03004提交NDA,不

2017-11-25

新型创手术或能治疗早期肺癌

广州2017年11月18日电 /美通社/ -- 每年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在11月17日第十七个“国际肺癌日”来临之际,由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家庭医生在线主办,强生医疗协办的肺癌防治科普活动在广州举行。广医一院何建行院长、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陈刚主任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张兰军主任共同呼吁提高肺癌早筛意识,并推动“爱肺计划”进一步在本地开展。新型的微创手术如自主呼吸麻醉技术,甚至可以手术

2017-11-18

2017流控芯片前沿研讨会在沪隆重召开

2017年11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2017年11月17日,由生物谷组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支持的“2017微流控芯片前沿研讨会”在上海远洋宾馆隆重开幕,现场座无虚席。来自科研及医疗领域的科学家及医生学者们共聚一堂,探讨微流控芯片相关事宜。本次会议为期两天,今天出席演讲的嘉宾有来自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林炳承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朱永刚教授、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浙江大学牟颖教授

2017-11-17

瞄准流控芯片的下一个爆发点 即POCT、液滴和仿生实验室技术,为体外诊断和药物研发开辟道路。

微流体是具有微尺度(几十到几百微米)集成通道的系统科学和技术,其中少量流体(通常为10-9至10-18升)可以被系统地控制和操纵,从而按照预先的设置进行流动。微流体技术在近几年来的迅速发展使其得以在包括食品,医疗,科技,和环境等的多个领域大展身手。其中备受瞩目的及时现场护理(POCT),液滴微流体,以及仿生实验室技术就能很好地代表微流体近年来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这些技术的名字或许听着十分高冷,

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