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艾伯维Venclexta治疗CLL实现微小残留病阴性(MRD-)与改善的临床预结果具有相关性

2018年06月19日/生物谷BIOON/--2018年欧洲血液病学会(EHA)年会于6月14-1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近日,艾伯维(AbbVie)在会上公布了Venclexta(venetoclax)与美罗华(Rituxan,通用名:rituximab,利妥昔单抗)组合方案(VenR)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CLL)的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MURANO的新分析数据。

2018-06-19

安进BiTE免疫疗法Blincyto获FDA批准,根除微小残留病灶(MRD)

2018年03月30日/生物谷BIOON/--美国生物技术巨头安进(Amgen)BiTE免疫疗法Blincyto(blinatumomab)近日在监管方面传来喜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一份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将Blincyto用于微小残留病(MRD)阳性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re-B ALL)成人及儿童患者的治疗。在ALL患者中,病情完全缓解后检测残留癌细胞是评

2018-03-30

ACS AMI:微小肿瘤再无藏身之地!科学家开发可以发光并产热的高分子纳米颗粒,精准定位并杀伤微小肿瘤!

2018年3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癌症治疗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找到微小肿瘤并在它们转移之前杀灭它们。图片来源:ACS AMI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来自威克·弗里斯特浸会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可以找到微小肿瘤的荧光纳米颗粒,一旦到达肿瘤部位就可以发光,同时可以使用光激活纳米颗粒产生热量杀死癌细胞。而最近一项使用这种杂化受体-供体高分子纳米颗粒(H-DAPPs)在小鼠身上成功定位并

2018-03-16

华人科学家开发出微小光驱动纳米线调控神经活性!

2018年3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 /——人类的大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黑箱子:快速移动的电信号如何转变为思想、行为以及疾病仍然是未解之谜。但是它是通过电信号完成的,因此就可以被侵入——问题在于找到一种精准、容易操作的方式操纵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图片来源:Nature Nanotechnology一项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展示了如何使用一种小的、光供能的纳米线来提供这些电信号。这项研究于近日发

2018-03-03

微小模式生物流式成像研究取得进展

 模式生物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理想研究材料,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依赖于模式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斑马鱼、线虫、涡虫等为代表的微小模式动物,在基于生命体活体表征的疾病模型药物筛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利用微小型模式动物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主要以手工分拣筛选和利用传统显微镜进行局部成像为主,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数据采集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大规模实时分析,无法有效发挥微小模式动物的自身优

2018-01-18

卫计委重磅发布《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

为进一步提高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检测,以及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的规范化水平,卫计委组织专家制定了《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南》和《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备注:因《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南》篇幅较长,请点击卫计委官网地址查看【http://www.nhfpc.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7/12/201712051

2017-12-12

科学家证明抑制肿瘤微环境 可以阻止微小残留病灶“东山再起”

 在看似成功的癌症治疗之后,少量的癌细胞仍然会残留在患者体内,也就是所谓的微小残留病灶(MRD)。其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可能随时会导致癌症复发而加重患者病情。而微小残留病灶(MRD)又很难并消灭。因此,了解原发性肿瘤如何从微小残留病灶(MRD)转化为治疗耐药性、免疫系统不可见性的新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7日,在著名国际期刊《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上发表的

2017-10-19

李海涛研究组近期在《自然化学生物学》和《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合作论文利用和开发微阵列互作技术促进表观遗传学研究

发表在《自然化学生物学》上的题为《应用蛋白微阵列技术研发Spindlin1小分子抑制剂》(Developing spindlin1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by using protein microarrays)的论文,通过构建组蛋白阅读器结构域蛋白芯片,并结合基于结构的构效关系演化,开发出专门针对Spindlin1的活性小分子抑制剂,为今后模式结构域靶向的药物筛选与

2017-09-09

Cell:深度脑部刺激或无需电极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深度激发大脑内部神经元的方法,无需使用当前深度脑部刺激所需的植入装置。在发表于《细胞》杂志的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操控小鼠头部的电极,让它的耳朵、爪子和胡须摇动。这种被称为时间干涉(TI)刺激的新技术为大脑研究打开了另一扇门。目前的深度脑部刺激法都需要将电极植入大脑。医生通常会谨慎使用该手段,仅限于对帕金森等严重疾病进行该侵入性治疗。而经颅磁刺激和其

2017-06-08

纳米线阵列,记录神经元活性的新神器

神经元可以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是神经系统的基础。与神经元相关的疾病种类繁多,其中不少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要开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一个重要的手段是监测神经元细胞对于候选药物的响应。目前记录神经元活性的方法多利用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差异,通过测量离子通道电流和细胞内电位的变化来评估神经元的健康状况以及对药物的响应。这种方法对电位变化敏感,且信噪比高。然而,这些技术的缺限在于:会破坏细胞

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