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The ISME J:章等细菌陆生化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章张课题组对DnaE2酶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该研究合理地解释了新基因产生和基因组进化对细菌环境适应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真核生物与陆生菌之间的共进化。研究成果在Nature子刊The ISM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crobial Ecology) Journal上发表。

2014-02-25

J Neurosci:永清等揭示智力低下的神经发育分子调控机制

人类的大脑由1000亿个神经元组成,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通过多达10000个神经突触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神经网络,从而行使大脑的功能。因此,神经突触的发育和功能是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脂质的主要生理

2014-02-21

The ISME J:章等细菌陆生化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章张课题组对DnaE2酶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该研究合理地解释了新基因产生和基因组进化对细菌环境适应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真核生物与陆生菌之间的共进化。研究成果在Nature子刊The ISM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crobial Ecology) Journal上发表。

2014-02-21

茅:入选Fierce全球生物医药最有影响力人物榜

近日,美国著名的Fierce Biotech机构评选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的22位风云人物,中国国家工商管理总局(SAIC)局长张茅也上榜了,并且是唯一的一名中国人!

2014-02-20

专访学敏:传道授业育英才 开拓创新攀高峰

国家卫生部(中)长陈竺在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调研,左一是张学敏主任. 张学敏1963年11月出生于湖北武汉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81年毕业于华中师大一附中,1995年7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为该院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主任、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何梁何利奖、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等获得者,国际著名学术杂志J Biol Chem编委。主要从事肿瘤研究。

2012-02-02

PLoS One:亚平等疯牛病调控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

朊病毒疾病是一类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已在包括人在内的十多种动物中发现,例如牛的疯牛病、羊的搔痒症、人的克雅氏症等。其中,疯牛病因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且可通过食物链传染给人类而受到高度关注。 25年来对朊病毒疾病的研究表明,朊病毒基因是致病的基质,但是仅此一个基因还是无法彻底澄清朊病毒疾病的致病机理。

2012-11-18

亚平院士等Y染色体数据分析研究取得进展

在张亚平院士带领下,该所彭旻晟、贺军栋、樊隆等人开发出针对DNA芯片数据中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分析策略。

2013-12-03

J Neurosci:志珺等揭示aMCI和RGD发病机制存在关联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神经科学期刊》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以封面文章发表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Topologically 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Structural Connectivity Patterns between Patients with Remitted Geriatric Depression and

2012-11-18

Cell:壮荣等发现减缓脑性退化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刊登了国立清华大学张壮荣助理教授与美国史丹福大学Stanley N. Cohen教授及中央研究院陈仪庄教授等的合作研究成果“Spt4 Is Selectively Required for Transcription of Extended Trinucleotide Repeats,”,文章中,研究者找到了减缓脑性退化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2012-11-18

亚平等在中国兔属物种方面的研究获新进展

种间杂交可以导致基因或基因组在种间渗透以及分类上的混乱。张亚平院士,云南大学于黎研究员和博士生刘江通过分析124个中国兔鼠物种个体的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序列,第一次发现在6个中国兔属物种间存在着通过种间杂交而导致的基因渗透。令人惊奇的是,东北兔的线粒体完全被来自雪兔和华南兔的线粒体所替代。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