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微生物所开发的RDDK-Shld1系统在水稻和小麦中获得成功应用

  在后基因组时代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挑战是鉴定所有蛋白的功能。研究蛋白生物学功能的主要手段是对其表达水平进行扰动,然后观察相应的表型变化。目前,植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在DNA和RNA水平对蛋白表达进行调控;然而,这些方法对蛋白水平的调控都是间接的,需要较长时间起作用,并且蛋白本身的稳定性也影响最终的调控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邱金龙课题组前期在双子叶模式植

2017-07-17

Science:小麦如何丧失对一种致命性真菌的抵抗?

小麦瘟病,图片来自Paul Bachi。2017年7月1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肯塔基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分子水平上发现一种任其发展可能对小麦造成毁灭性的疾病的重要关联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7月7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volution of the wheat blast fungus through functional loss

2017-07-11

四川农业大学揭示小麦在中国的传播、适应与选择过程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完成的关于我国小麦传播与地方品种适应的论文(Uncovering the Dispersion History, Adaptive Evolution and Selection of Wheat in Chin)。地方品种亦称“农家品种”、“传统品种”,是在特定自然或栽培条件下,经长期自然

2017-06-27

Nature Communications:我国科学家克隆“国宝级”小麦雄性不育基因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付道林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克隆了太谷核不育基因,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为将来实现小麦等作物的杂交制种创造了条件。4月28日,相关科研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2017-05-02

Scientific Reports:普通小麦TaGS2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获进展

 普通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含有A、B和D三个基因组,不同基因组的同源基因在多倍化过程中会出现功能分化或冗余。解析基因组同源基因表达调控机理有助于加深对功能基因的理解,为小麦新品种设计和培育

2017-04-19

小麦远缘杂交及着丝粒结构功能研究获进展

 小麦与黑麦的杂交工作始于19世纪70年代,英国A. S. Wilson以小麦为母本、黑麦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获得真正的属间杂种,杂种高度不育。1888年,德国育种家W. Rimpau在普通小麦与黑麦的杂种不育株的一个穗子上得

2017-04-10

散发“气味”自动驱赶蚜虫的转基因小麦在英国诞生

《科学报告》发表的一篇名为The first crop plant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o release an insect pheromone for defence的文章,研究提出一种利用昆虫信息素控制农作物虫害的新技术。来自英国洛桑研究所的John Picke

2017-02-24

三篇Nature子刊发现小麦、大豆和马铃薯抗病基因,有助确保全球粮食安全

三篇关于作物抗病性的重要论文报道分离出新的抗病基因,并且成功地将抗病基因转移到小麦、大豆和马铃薯中。

2016-05-11

英国洛桑研究所转基因小麦研究未能成功

Rothamsted研究在2012-2013年开展的转基因小麦田试结果近期发表在科学期刊——科学报告中。数据显示,转基因小麦并不如设想一样可驱走田间蚜虫,只是在实验室中才会如此。

2015-07-01

普通小麦基因蓝图公布

对于植物科学研究者和育种专家来说,基因蓝图是非常重要的资料。现在有关研究人员终于可以借助这一工具,迅速地将特定基因定位在小麦基因组的单个染色体上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乔治·杜布佐夫斯基教授

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