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ant Cell:薛红卫等拟南芥微管结合蛋白CSI1维持微管稳定性研究获进展

近日,植物科学研究权威期刊Plant Cell在线刊登了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拟南芥ARCP蛋白-CSI1通过结合微管,维持微管稳定性并调控根和花药的发育,(The Arabidopsis ARCP Protein,CSI1,Which Is Required for Microtubule Stability...

2012-03-20

: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保护基因组的稳定性可以显著改善iPS细胞的质量

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再生医学研究中,通过该技术获得来自患者的多能干细胞,进一步用于自体移植可以避免免疫排斥问题,从而使其成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核移植和iPS技术均能将体细胞重编为多能干细胞,然而两者的重编程的能力却不同。核移植后获得的胚胎干细胞(ESCs)具有与正常ESCs相似的多能性,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能够获得小鼠,然而大部分的iPS细胞却没有这一能力。

2012-11-22

Cell Stem Cell:iPSC基因组稳定性良好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基因组测序,发现重编程过程不会增加DNA重排或逆转录因子转座的风险。该研究成果发表于10月4日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障碍,因此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然而,如果大部分iPSC含有有害的遗传突变,则它们的生物医学应用将会大大受损。

2012-11-19

JCI:端粒的稳定性和癌变

此前已经有老鼠动物研究证实端粒酶的缺失能拮抗癌变。端粒耗损可以促进癌症早期基因组的不稳定,从而刺激引发肿瘤,但同时也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停滞或死亡。 端粒酶-负责端粒的延长。端粒酶的存在,算是把 DNA 克隆机制的缺陷填补起来,藉由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克隆的次数增加。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