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发现可协同改良小麦抗旱节水和氮肥利用效率新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抗逆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研究发现,GmTDN1基因可协同提高小麦的抗旱性和氮肥利用效率,为同时提高小麦抗旱节水和氮肥利用效率开辟了新途径。

2022-05-23

Plant Communications:揭示籼稻血缘渗入对粳稻遗传改良的贡献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系统解析了我国粳稻育成品种的演变规律和改良历史,在基因组层面揭示了籼稻血缘渗入对粳稻遗传改良的贡献。

2022-04-26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大豆遗传与分子改良学科组发现PG031基因具有改良大豆种皮吸水性的应用潜力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遗传与分子改良学科组题为“A polygalacturonase gene PG031 regulates seed coat permeability with a pleiotropic effect on seed weight in soy

2022-03-15

Plant Communications:构建大麦地方品种突变体库与TILLING技术平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联合中德多家科研单位,合作构建了中国大麦地方品种“哈铁系”的化学诱变突变体库,并建立了基于扩增子测序的经济高效鉴定基因组局部诱导突变技术(TILLING突变体筛选技术)。相关研究成果3月12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

2022-03-22

华大智造参与植物品种DNA鉴定国家标准制定!

自2022年3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新《种子法》”)正式施行

2022-03-04

Molecular Plant:解析高粱驯化改良过程中的基因组印记

  作物驯化和遗传改良,在人类从游牧狩猎到定居的生活方式过渡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高粱是谷类作物,具有多种用途,如食物、饲料、酿酒、制糖和生产生物燃料等。面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和应对气候环境的挑战,揭示高粱驯化和改良过程的基因组选择,探索种间杂交以及平行/趋同进化的遗传机制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景海春研究组依据种质资源驯化改良所处阶段

2022-01-11

和黄医药HMPL-523被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在临床试验中,80%的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应答,40%的患者达到持久应答。

2022-01-15

研究揭示改良的卡介苗可辅助治疗耐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引起的致死性疾病。近年来,耐药结核病不断出现。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张天宇课题组开发了一种治疗性活疫苗,经过动物实验证明可辅助治疗耐药性结核病。这种称被为RdrBCG(重组耐药卡介苗)的疫苗是基于卡介苗开发的。卡介苗(Mycobacterium bovis bacille Calmette Guerin

2021-08-27

水稻籽粒大小和叶夹角的协同改良研究取得进展

 叶夹角是水稻株型的一个重要决定因子,较小的叶夹角有利于提高种植密度和光合效率,进而提高产量。但是,长期的遗传育种学研究显示,叶夹角的改良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尤其会造成籽粒变小,千粒重降低。如何在降低叶夹角的同时保持或增大籽粒,是水稻高产育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姚善国研究组从NaN3诱变的水稻突变体库中,鉴定到一

2021-08-23

“中科发早粳1号”系列早粳稻新品种选育成功

早粳水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现场会在江西省上高县举行。200亩示范片里金色稻浪翻滚,新品种在机插秧、人工插秧、直播和抛秧等4种栽培模式下均表现优异,尤其是在苗期抗冷、抗旱、成熟期抗穗发芽等农艺性状中表现突出,且外观品质优、味道好,丰收在即。测产显示,人工抛秧种植,实收水稻稻谷亩产为530.31公斤;机插秧种植,实收水稻稻谷亩产为613.73公斤,两者平均

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