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家确定引发炎症关键蛋白 有望协助治疗败血症

败血症(Sepsis)指的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的严重疾病。当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血液感染发起过度激烈的炎症反应时就会发生败血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这是炎症过度引发的几种疾病之一。如果能确定是什么导致了炎症,就有可能减少败血症发生的机会。近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IC)的科学家们确定了一种能引发炎症的关键蛋白。这一发现可能为开发抑制大量炎症反应的新药铺平了道路。论文发表在《Immu

2018-07-03

揭示细胞质中的染色质触发炎症机制

图片来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4050。2017年10月5日/生物谷BIOON/---应激(stress)---广义上的定义---能够对人体产生极其有害的影响。即使单个细胞也有自己的处理环境应激(如太阳紫外线辐射或细菌)的方法。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中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癌症和老化(aging)的情形下,对被称作衰老(senescence)的应激作出的反应

2017-10-05

Am J Pathol:鉴别出开发炎性肠病新型疗法的关键基因靶点

炎性肠病(IBD)主要表现为肠道慢性炎症复发,这是目前全球人群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然而IBD如何发生至今仍然是个谜,当前并没有有效的疗法来治疗IBD,而且部分疗法对于缓解疾病症状也并不理想;近日,刊登在国际杂

2017-04-19

Nat Immunol:吃饭也会“发炎”?到底咋回事!

我们吃东西不仅摄取了营养,也会吃进一定数量的细菌。机体在摄取消化产生的葡萄糖的同时还需要与大量细菌斗争,这就会触发炎症性应答从而激活健康人的免疫系统提供保护作用。来自巴塞尔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首次证明了这一现象,他们还发现对于超重的人来说,这种炎症性应答不能显著发生进而导致糖尿病。

2017-01-20

Sci Sig:新型通路或有望帮助研究者开发炎性疾病的新疗法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Signaling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布拉德福德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在炎性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分子的功能或许能够被两种常用的药物所关闭;文章中,研究者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的生化通路,而且研究者利用二甲双胍和水杨酸就能够有效控制该通路,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患者常用来控制血糖的药物,而水杨酸则是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

2016-11-10

Science:揭秘基因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引发炎性肠病的分子机制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人类机体中两种缺陷性基因和一类有益细菌释放的信息及肠易激综合征之间的关联,文章中研究者利用小鼠、离体人类细胞及人类肠道中的脆弱拟杆菌进行研究。

2016-05-12

immunity:高脂食物引发炎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过量的食物摄取与运动不足导致现代人产生大量的肥胖现象。肥胖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害,通常伴随一系列炎性疾病,如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一些类型的癌症。许多证据表明IL-18与IL-1b是导致胰岛素耐受性的主要原因,然而具体的分子机制至今不清楚。

2015-05-21

PLoS Pathog:研究揭示牙龈卟啉单胞菌如何逃避免疫系统诱发炎

引发牙周疾病的病原体如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导致的慢性口腔感染不仅会引发牙龈局部炎症,导致牙齿脱落,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相关联。在PLOS Pathogens杂志上刊登的研究现在揭示病原体如何逃避免

2014-07-17

PNAS:揭示隐花色素可引发炎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科学家们都知道切断机体的昼夜节律可以负向影响机体的化学作用,实际上,被夜班打乱作息周期的工人们更易于患慢性炎症疾病,比如糖尿病、肥胖甚至癌症。 近日,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联系昼夜节律紊乱和增加的炎症效应的分子,缺失了生物钟组分隐花色素(CRY)可以导致信号系统的激活,进而增加机体炎症分子的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PNAS上。

2012-11-18

Cell:革兰氏阴性菌诱发炎症反应机制新解

7月20日,Cell杂志在线报道,革兰氏阴性菌感染通过TRIF信号途径激活NLRP3炎症小体,诱导炎症反应。 由于可引发"败血症综合征",一种全身性难以控制的炎症反应,革兰氏阴性菌全身性感染以高死亡率著称。虽然大家公认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始于Toll样受体4对内毒素的识别,但革兰氏阴性菌血症过程中发生的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