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Discovery:上海药物所发现治疗杀虫剂和化学武器致神经损伤的药物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科学家近期在有机磷杀虫剂及化学武器致神经损伤的新机制和治疗药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8月1日发表于Cell Discovery上。有机磷是很多杀虫剂、除草剂和神经性毒剂的有效成分,在工业上亦被用作添加剂等。有机磷可通过摄入、皮肤接触、吸入等多种方式被人摄取,也是用于自杀的常见毒物,全球每年大约有三百万人由于接触有机磷化合物而中毒。有机磷急性中毒可导致病人死亡

2017-08-02

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

  生物大分子的动态修饰是指作为生命体系基本“元件”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脂等)时刻处于修饰位点与种类多变、时空特异和双向可逆的化学修饰之中。生物大分子化学修饰的这些动态属性在生物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中通常都发挥着关键作用。一、科学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拟充分发挥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特点以及学科交叉的优势,引领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研究,为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机制

2017-07-28

线上讲座:从深海海绵到新型抗癌药—一个有机化学家为征服癌症的不懈求索

从海洋生物中分离提取得到的大环内酯天然化合物结构新颖、功能多样又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是很好的新药研发的先导化合物和研究新的生物作用机制的生物探针。Superstolide A是从深海海绵Neosiphonia superstes中分离出来的一类全新的大环内酯高效抗癌天然化合物。然而,由于它们从海绵中分离的产率极低,因此没有足够的原料用于治疗评估和药理研究。如何开发新的合成方法和合成策略,解决supe

2017-07-27

梅毒防控重在检测策略 电化学发光法成主流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对社会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201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16年我国梅毒报告发病数居传染病类第三位,逾43万例,发病率高达31.967/10万。日前,在西安举办的“2017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陶传敏教授

2017-07-20

第四届树兰医学被提名人名单公布

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卫生计生委与浙江大学等社会各界以及全国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第四届树兰医学奖的提名工作已经顺利结束。提名工作得到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等12个国家级学术机构的关心和参与;75位两院院士、60名学会(协会)主任委员(会长)积极提名;经过形式审查和有关工作程序,共计85位树兰医学奖被提名人

2017-07-15

Nat Commun:中国科学家开发出全新容积化学成像技术 有望实现非侵入性早期疾病诊断

2017年7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中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光学成像研究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成像技术:受激拉曼投影显微和断层成像术(Stimulated Raman projection microscopy and tomography);这一技术结合了受激拉曼散射显微成像免标记以及贝塞尔光束穿透深的优点,使得在不采用荧光标记情况下的三维容积成像成为可能

2017-07-15

科学家通过化学诱变大规模创制猪的突变体

  猪作为一种重要的家畜,既是人类主要的肉食来源,同时也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模式大动物。功能基因的缺乏阻碍了猪经济性状遗传改良的发展,以及创制人类遗传疾病的大动物模型。通过人工诱变筛选突变体,是发现新功能基因并研究其功能的重要手段。人工诱变在线虫、果蝇、斑马鱼和小鼠等动物中已被证明是一种获得基因突变及改变生物性状的有效途径,相关研究曾多次获诺贝尔奖。但人工诱变在大动物的研

2017-07-11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初评结果公布 呈现多个新特点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28日公布。记者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此次共产生初评通过项目287项,其中自然奖40项、发明奖75项(含专用项目19项)、科技进步奖172项(含专用项目39项)。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还呈现出多个新特点。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程序,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共受理10

2017-07-05

刷新诺研究!为什么你不是路痴?答案又多了一个

图片来源:Rice University大脑是怎样实现“认路”这个功能的?英国、挪威科学家曾在海马体中发现“位置细胞”,并藉此荣获 201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期,阿姆斯特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另一种神经细胞也扮演了关键角色,在认路过程中,其反应甚至比先前发现的位置细胞更频繁。相关研究于 2017 年 5 月 26 日发表于 Nature Communications。由阿姆斯特丹大学(the

2017-07-02

Cell Stem cell:北京大学邓宏魁化学诱导重编程领域又一重大发现

作为利用化学小分子诱导体细胞向可诱导多能干细胞重编程领域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及其团队近期又建立了一套完整可靠的小分子重编程方法[1]。令人惊奇的是,在体细胞经化学小分子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会经历一种胚外内胚层样细胞(Extra-Embryonic Endoderm-like state, XEN-like state)中间状态[2],通过对这一中间状态细胞的详细

201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