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科院发现p53对低氧诱导细胞凋亡起抑制作用

近日来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发现p53对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起重要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于7月26日在线发表于《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期刊》(The EMBO Journal)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子毒理学学科组组长肖武汉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后赴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从事癌症分子生物学研究,在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方面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

2012-11-18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在防龋粘膜疫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武汉病毒研究所粘膜免疫学科组在防龋疫苗研究中又取得新进展。最新防龋疫苗研究结果即将在最新一期(JDR,2012年91卷第10期)正式发表。 龋齿是人类最常见的细菌性慢性感染疾病之一,主要由变形链球菌附着和定植于牙齿表面,从而导致牙齿局部脱矿和钙化组织的破坏而形成。龋齿的发病率很高,可以发生在人的任何年龄段,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2012-11-18

中科院拟启动A类先导专项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京召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关于“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的要求,保证“创新2020”组织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推进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先导专项”)立项实施,中科院拟启动A类先导专项实施方案论证会暨经费概预算评审会于6月3日至6日在京召开。 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秘书长邓麦村,副秘书长潘教峰、吴建国出席会议。

2013-06-12

中科院发现风险对跨期选择影响存在文化差异

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choice)是指对发生在未来不同时间点上的结果做出权衡的决策过程。比如,你愿意一个月后得到200元还是半年后得到300元?由于真实世界中的大部分跨期选择情景都处于某种风险之中,以往研究人员考察了风险对跨期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无风险条件,人们在风险条件下更不愿意为未来更大的奖励而等待,也就是有更高的时间折扣率。

2011-08-01

中国工程2011年新增选院士名单

中国工程院网站消息,中国工程院8日上午在北京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从485名有效候选人中经过两轮评审和最终选举,共产生54名新院士。 中国工程院同步还完成外籍院士增选工作,经过全体院士大会选举,共从19名外籍院士候选人中产生6名新外籍院士,美国籍4名(其中1人具美国、德国双重国籍),澳大利亚籍、日本籍各1名。

2012-11-19

中科院揭示5-甲基胞嘧啶去甲基化机理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美国芝加哥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揭开了表观遗传学修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5-甲基胞嘧啶如何去甲基化的,这为进一步深入分析DNA修饰方式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

2012-11-18

中科院发现NEK6激酶调控植物生长及胁迫反应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基因组生物学研究中心张劲松实验室和陈受宜实验室研究发现,NEK6激酶调控植物生长及胁迫反应和乙烯合成。 前期的研究表明,烟草乙烯受体基因NTHK1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导致转基因植株具有盐敏感的表型。对于NTHK1转基因植株的芯片分析发现,NEK6基因在转基因株系中下调,因此对该基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NEK类激酶具有保守的N端激酶结构域。

2011-08-09

中国工程致信新当选院士及其所在单位

中国工程院12月8日在公布了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之后,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致2011年新当选院士的信》,及《致2011年新当选院士所在部门和单位的一封信》。 致2011年新当选院士的信 新当选的院士: 您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们向您表示诚挚的祝贺!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称号和最高荣誉称号。

2012-11-19

中科院“秸秆固态酶解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关键技术及示范”课题启动

1月17日,由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陈洪章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秸秆固态酶解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关键技术及示范”召开了课题启动会。课题参加单位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中科院研究生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龙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关人员参会。

2012-02-06

中科院吴中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揭牌

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吴中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在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揭牌。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以及相关各研究所领导等50多人出席了揭牌仪式并参观了实验室。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丁健代表入驻单位在揭牌仪式上发言。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