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转录中介体MED23亚基在色素合成和DNA修复的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纲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Mediator MED23 Links Pigmentation and DNA Repair through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MITF为题在线发表在Cell Reports上。该项研究揭示了转录中介体复合物MED23亚基参与调控色素细胞的色素合成与DNA损伤修复过程。

2017-09-15

微生物组研究及数据分析专题培训班

“微生物组”(microbiome)是指存在于特定环境 (生态位,biotype)中所有微生物种类及其遗传信息和功能的集合,其不仅包括该环境中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还包括有微生物与该环境中其它物种及环境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作为地球上进化历史最长、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命形式,推动地球化学物质循环,影响人类健康乃至地球生态系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在自然条件下,各类微生物与其所

2017-09-25

最大规模的转移肿瘤基因组分析发现了啥?

 肿瘤转移在晚期患者中是很难避免的一种现象,肿瘤转移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何防止和减少肿瘤转移对于癌症患者的预后将有很大的帮助。要做到这一点,了解转移后的肿瘤与原发肿瘤有何区别非常重要。目前为止的大部分肿瘤基因组研究都集中在原发肿瘤上,肿瘤中新出现的基因突变也是选择靶向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而最近,来自美国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科学家们

2017-09-20

研究利用基因测序分析中国北方家猪的驯化路线

 2017年8月10日的《科学报告》发表了一篇名为Origin and dispersal of early domestic pigs in northern China的文章,利用基因测序分析了中国北方家猪的驯化路线。粉红色,肉墩墩,娇憨憨,大家熟知的猪的形象,是人类驯化的结果,和它们青面獠牙的祖先相去甚远。最早是谁驯化了家猪?我们餐桌上的猪肉,又有多少基因来自这片土地?科学家们普遍

2017-09-18

Nat Biotechnol:科学家开发出能从癌症序列中有效筛选出微卫星突变的新型计算机分析工具

2017年9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MIT博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两种名为MSMuTect和MSMutSig的新型计算机工具,这两种工具或能帮助揭示微卫星(microsatellites)序列突变的频率以及其如何诱发癌症。图片来源:Susanna M. Hamilton微卫星是短的D

2017-09-19

分析绘图能力可诊断帕金森病 准确率达93%

 帕金森病又称特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PD),简称Parkinson病,也称为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shaking palsy),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呈隐袭性发病,50岁以上的患者占总患病人数的90%以上,慢性进展性病程,5~8年后约半数患者

2017-09-12

Cell Systems:大型基因组数据库分析或能帮助寻找和未来疾病发病风险相关的遗传突变

2017年9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今,临床医生们会越来越多地使用遗传测试技术来寻找罕见疾病患者的发病原因,但寻找到病因仅仅是我们对抗疾病战斗的一部分,基因组分析的下一个前沿领域就是预测遗传突变是否是引发疾病的先兆。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System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增加研究人员预测遗传突变作为疾病病因的

2017-09-14

复旦大学等创建精准N糖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杨芃原团队、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贺思敏团队、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研究员黄超兰团队合作研究,创建了基于质谱的高通量糖基化肽段分析方法pGlyco2.0,为精准N糖蛋白质组学提供了新技术。今天,相关研究成果以《pGlyco2.0:基于综合质控和一步质谱法的精准N糖蛋白质组学糖肽分析方法》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据悉,杨芃原、贺思敏和黄超兰为共同通

2017-09-06

Cell:中美科学家开发出CAPTURE技术原位分析染色质相互作用

图片来自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2017年8月2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系统来鉴定和描述控制人基因组中的调节性DNA序列活性的分子组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8月24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 Situ Capture of C

2017-08-26

良性前列腺增生简介及药物市场分析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组织学上BPH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初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到60岁时大于50%,80岁时高达83%。与组织学表现相类似,随着年龄的增长,排尿困难等症状也随之增加。大约有50%组织学诊断BPH的男性有中度到重度下尿路症状。有研究表明似乎亚洲人较美洲人更易于产生中-重度BPH相关症状。BPH引起的下尿路

2017-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