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Oncogene:miR-155促进乳腺癌肿瘤生长和转移

2013年4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来,Moffitt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过度表达的microRNA-155(miR-155)能促进肿瘤中血管的生长,肿瘤炎症和转移。 作为新发现的治疗靶标,将来或许出现针对性的药物来抑制miR-155活性。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一月发行的Oncogene杂志上。

2013-04-06

PLoS One:宫颈小细胞癌晚期miRNA的下调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佳有关

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是一种罕见而独特的妇科高度恶性肿瘤,是最具侵袭力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日,中国中山大学的王辉云等人对SCCC开展了一项有意义的研究。研究发现几种SCCC晚期下调的miRNA与癌细胞转移以及不良预后有关,相关研究发表在3月16日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

2012-11-18

Nature:确定miRNA-29b和GATA3蛋白对乳腺癌转移的作用

乳腺癌患者体内癌细胞向远处器官的扩散常常导致他们死亡。旧金山加州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许多情况下,这一现象的发生与一种关键蛋白的缺失有关,暗示这一蛋白有可能成为治疗的新靶标。 这篇文章发表在2013年1月27日的Nature Cell Biology上,UCSF的科学家们首次描述了:一种名为GATA3的蛋白在许多人类乳腺癌病例中都是异常或缺失的。

2013-01-29

Cell Metab:鉴定出脂肪细胞miRNA加工过程影响抗逆性和寿命

2012年9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衰老是II型糖尿病和其他严重性疾病的最大危险因素。作为研究衰老生物学特征的一部分,来自美国乔斯林糖尿病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新的因素---脂肪组织中的miRNA(microRNA)加工---在衰老和抗应激性(stress resistance)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2-09-27

Planta:番木瓜miRNA研究获进展

番木瓜(Carica papaya)又称木瓜,是十字花目番木瓜科水果。番木瓜不仅可以作为水果食用,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带植物,番木瓜的产量和质量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影响。其中为害最普遍及最严重的首推由病毒引起的番木瓜环斑花叶病,除此之外,还有10多种真菌病害,如炭疽病、叶斑病。为了减少损失,目前已经培育了抗特异类型病毒的转基因番木瓜品种。

2013-10-16

2022年丙型肝炎市场将达到155亿美元

2013年9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独立分析公司Datamonitor Healthcare发布的报告,在未来9年,丙型肝炎(Hepatitis C)市场预计将增长230%,并在2022年达到155亿美元。吉利德(Gilead)公司备受期盼的药物sofosbuvir将成为丙型肝炎市场的主要贡献者,该药已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可喜的结果。

2013-09-06

Tumour Biol:三氧化二砷诱导白血病细胞miRNA变化

MicroRNAs(miRNA)参与癌症的发病、细胞凋亡以及细胞生长,这些miRNAs被认为在基因调控网络发挥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功能。 近日,杂志Tumour Biol上一则研究着重探究了在三氧化二砷(ATO)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NB4细胞凋亡过程中miRNA的潜在作用。

2012-11-18

PLoS ONE: IGF-1调控乳腺癌miRNA表达

乳腺癌是由于恶性肿瘤侵略并破坏乳房正常组织而形成的癌变肿瘤,也可能扩散到其他地方,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癌病,世界一年约有50万人死于乳腺癌。美国研究者对IGF-1调控乳腺癌miRNA表达的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30日的PLoS ONE上。 MiRNA在肿瘤的发展和转变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凋亡。

2012-12-24

2012上海第一届miRNA/LncRNA研究经验交流会演讲摘要

MicroRNA和LncRNA作为非编码RNA的主要成员,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这个研究领域的不断突破,大大提高了人们对生命自身调控系统的认识,并将在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2012-04-19

我们吃进去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信息”——QX100助力植物miRNA膳食预防及疾病治疗的全新研究

2011年,Nature网站介绍了中国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团队的新发现——植物microRNA可以通过日常膳食摄取的方式进入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并且,一旦进入体内,它们将通过调控人体内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而发挥生物学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以尾纤猕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类似研究。

201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