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1P1 先导化合物 AMG 369 和 AMG 277 将以密封拍卖方式出售

p{text-indent: 2em;} - S1P1 先导化合物 AMG 369 和 AMG 277 将于2011年12月8日以密封拍卖方式出售 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山2011年10月13日电 /美通社亚洲/ -- Epix Pharmaceuticals, Inc.(简称“Epix”)债权

2011-10-13

Biosafe庆祝第100万台SEPAX脐带血处理设备下线

瑞士埃桑2013年3月11日电 /美通社/ -- Biosafe 自豪地宣布该公司创造新的里程碑,其自主研发的第100万台 SEPAX 脐带血处理试剂盒分离设备已经问世。这一里程碑证明,SEPAX 已被用于全球近一半的脐带血储存处理程序,成为脐带血储存方面的行业标准。

2013-03-13

近十年肿瘤学科中国学者SCI发文居前100位期刊

2002-2012年SCI收录至少有一位中国学者(不包括台湾地区)发表的论文1,161,828篇(截至到2013年1月28日按出版年统计),其中肿瘤 (Oncology)学科论文21,725篇,包括学术论文17396篇、会议摘要2777篇、综述881篇、通讯479篇、会议论文161篇、社论131篇、更正59篇、丛书8篇、传记1篇、书评1篇等。

2013-01-29

Nature:揭示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蛋白与引发自闭症的100个基因直接相关

2012年12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医生们都知道,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的病人,其是最常见的遗传性智障病人,这种病人同时也被诊断为自闭症,但是关于这两种病症之间的诊断相关性却无人知晓。近日,来自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等处的研究者指出了连接这两种病症之间精确的遗传足迹,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上,文章中研究者指出了更为精确的遗传检测方法并且将自闭症相关的障碍进行了谱系分类。

2013-04-27

Neurology:PHANTOM-S研究显示急性卒中院前溶栓治疗可行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获益效应存在很强的时间依赖性。溶栓治疗往往在患者入院后才能进行,如果能够在院前的救护车中完成必要的准备或者进行溶栓处理将可能显着改善预后。德国柏林卒中研究中心的Joachim E. Weber博士等人对此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2月5日的Neurology杂志上。

2013-01-04

Epix 与 Amgen 拥有的备用化合物和 S1P1 先导化合物资产将拍卖

p{text-indent: 2em;} Epix 与 Amgen 拥有的备用化合物和 S1P1 先导化合物资产将于2011年12月8日以密封拍卖形式出售 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山2011年11月2日电 /美通社亚洲/ -- Epix Pharmaceuticals, Inc.(简称“Epix”)债权人利益受让人、注册会计师 Joseph F. Finn, Jr.(简称“Finn”)今天宣

2011-11-02

贵州省科技厅推进“100个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平台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的统一部署,省科技厅以重点培育“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园区形成,支撑“九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目标;以快速推进全省“创新创业基地培育工程”为抓手,把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应用作为推动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大力推动园区产业、企业科技进步,促进园区产业聚集、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创新体系,提升园区创新能力。

2013-03-22

数字PCR技术先驱选择Bio-Rad公司的QX100微滴式数字PCR系统开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方法

近日,数字PCR技术的先驱Alec Morley教授选择了Bio-Rad公司的QX100微滴式数字PCR系统,用以开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诊断方法。 早在1992年,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Morley教授及其团队首次提出了一种称为"有限稀释PCR"法的核酸靶分子定量检测手段。为验证这一技术理念,他们运用该方法成功地对急性白血病中的标记基因突变进行了定量检测。

2013-05-31

J&J's寻求与波士顿新型药企达成合作协议

2013年6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 J&J's公司邀请了位于波士顿地区的一些创新型药企会谈以期在未来建立合作研发的关系。同时,J&J's公司位于波士顿的创新研发中心也正式落成。这个中心主要是在一些新型的技术方面与其他公司进行沟通合作。位于波士顿的创新中心是J&J's公司支持新型技术用以开发新药、设备和疗法计划的一部分。

2013-07-01

我们吃进去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信息”——QX100助力植物miRNA膳食预防及疾病治疗的全新研究

2011年,Nature网站介绍了中国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团队的新发现——植物microRNA可以通过日常膳食摄取的方式进入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并且,一旦进入体内,它们将通过调控人体内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而发挥生物学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以尾纤猕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类似研究。

201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