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发现蛋白酶水解细菌受体的过程和适应意义

 作为一种单细胞生物,革兰氏阴性细菌在感知外界刺激的过程中,主要利用细胞内膜上的受体监测环境信号。其中,受体组氨酸激酶以蛋白可逆磷酸化方式(磷酸化-脱磷酸化)完成环境信号的跨膜传递和信号转导,发挥着类似高等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因而被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为细菌的“智商(IQ)”。最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钱韦研究组在国际上率先发现细菌周质空间蛋白酶以不可逆、高度特异的方式修饰细菌的“IQ

2018-11-22

Sci Adv:科学家发现控制能量稳态的蛋白受体

2018年8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 /——和大多数体内平衡系统一样,哺乳动物的肥胖是在上下边界条件之间进行调整的。尽管科学家们已经知道瘦素和皮质激素-4受体(MC4R)信号参与设定能量的上下限阈值,但是科学家们还并不清楚控制上下稳态边界的生物学机制。和MC4R不同的是,在正常情况下清除MC3R并不会导致可测量的进食增多或者是代谢减退。图片来源:Sci Adv但是近日来自范德堡大学医学院和密西

2018-08-25

研究揭示多聚谷氨酰胺延伸蛋白募集泛素受体蛋白质的分子机制

5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The FASEB Journal 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胡红雨研究组的研究论文PolyQ-expanded huntingtin and ataxin-3 sequester ubiquitin adaptors hHR23B and UBQLN2 into aggregates via conjugated ubiquitin。该研究发现多聚谷氨酰胺

2018-07-01

钙离子通道蛋白竟然是甲流病毒感染细胞的关键受体

2018年5月30日讯 / 生物谷BIOON /——经过10余年的研究,一个研究团队终于发现了增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关键受体分子,为开发抗甲型流感病毒新药提供了新的靶点。图片来源:Fujioka Y. et al., Cell Host当病毒颗粒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分子上时,这个细胞就开始被感染。病毒颗粒随后会劫持细胞成分进入细胞内部并复制,从而造成感染。尽管研究了十余年,但是甲型流感病毒(IAV)

2018-05-30

核输入受体可逆转异常聚集的RNA结合蛋白

2018年4月26日/生物谷BIOON/---许多被称作核RNA结合蛋白(RBP)的特殊分子,当错误地被放置在细胞核外面时,会形成包括额颞叶痴呆症(FTD)和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在内的几种脑部疾病中观察到的有害蛋白团块。由这些致病性蛋白形成的团块含有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的粘性原纤维。为此,人们想要逆转这些团块的形成,并将RBP蛋白重新放回细胞核内的适当位置上。在正常情形下,核输入受体(nu

2018-04-26

《自然-通讯》:G蛋白调控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全新分子机制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稻米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高产水稻品种的品质往往相对较差,而优质水稻的产量相对较低。如何解决“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矛盾一直是水稻育种面临的难题。近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研究组在水稻优质和高产性状协同改良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从长粒型美国粳稻品种L204中成功分离并克隆了一个控制稻米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的重要基因LGY3,该基因编码一个MIK

2018-04-05

多篇文章解读近年来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研究进展

GPCR,即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其是人体内最大的膜受体蛋白家族,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科学家们围绕GPCR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编对近期GPCR领域重磅级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1】Nature:胰高血糖素受体晶体结构揭示B型GPCR信号转导机制doi:10.1038/nature25153近日

2018-02-27

Diabetes:新研究发现解偶联蛋白可控制胰腺发育

2018年1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法国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一种线粒体解偶联蛋白能够影响小鼠胰腺的发育,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胰腺发育过程,揭示糖尿病可能的遗传和发病机制都有重要帮助。线粒体蛋白UCP2是解偶联蛋白(UCP)家族中的一员,尽管被叫做解偶联蛋白,但普遍认为UCP2发挥的是代谢物转运作用而非解偶联。之前的研究发现

2018-01-02

揭示间日疟原虫通过劫持人转铁蛋白受体入侵红细胞

2018年1月8日/生物谷BIOON/---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当前给全球人类健康造成巨大负担,是非洲以外国家最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的疟原虫,每年导致1600万例以上的临床病例。这种疟原虫能够在数月内潜伏在肝脏中,而不会引起任何症状,这使得它很难治疗。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德国、英国、泰国、巴西和新西兰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间日疟原虫

2018-01-08

Nat Commun:揭示蛋白APOBEC3G抑制HIV-1的两种不同机制

图片来自Mike Morse/Northeastern University。2017年10月14日/生物谷BIOON/---15年前,人们发现一类被称作APOBEC3的蛋白让人类对HIV-1产生先天性免疫力。不幸的是,HIV-1是一种聪明的病毒。它经过进化后,能够抵抗这些蛋白。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东北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多年来对这些蛋白的研究,有助进一步

201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