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曹雪涛院士发文揭示I干扰素诱导抗病毒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

2017年7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I型干扰素介导的相关基因的表达(ISGs)对于抗病毒免疫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IFN信号的紊乱会导致一系列感染性疾病以及炎症紊乱的发生。到目前为止,我们对IFNa介导的信号通路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IFNa是如何激活STAT的信号以及ISG的表达目前并不清楚。除了磷酸化以及泛素化之外,蛋白质还存在其它一些少见的翻译后修饰类型,例如甲基化以及乙酰

2017-07-28

Cell:科学家发现增强干扰素抗病毒效应新分子新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团队日前发现,甲基转移酶分子SETD2能够显着增强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促进机体抵抗病毒能力,提高干扰素疗法清除乙肝病毒效果。该发现为抗病毒免疫应答效应机制提出了新观点,也为有效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细胞》杂志。干扰素是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关键性细胞因子,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内信号通路而诱导出一系列抗病毒效应

2017-07-28

《自然》:科学家首次证明γ干扰素可以促进肿瘤血管衰退,让实体瘤缩小!

大型的实体肿瘤就是个「传销组织」,任何踏入它势力范围之内的 T 细胞,都会乖乖地放下武器。无论是正常的 T 细胞,还是被改造过的「战神」CAR- T 细胞。然而,在肿瘤小时候,T 细胞可不是这样。在体内肿瘤负荷很低,肿瘤实体还未完全竣工的时候,T 细胞不仅可以直接狙杀癌细胞、抑制肿瘤能量通道血管的形成,还可以释放信号调动周围的免疫细胞围攻肿瘤。在不同的场景下,T 细胞的不同表现(原画师:王爽)导致

2017-06-19

胰岛移植让1糖尿病患者告别依赖胰岛的日子

 来自糖尿病研究所(DRI)的科学家在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产生的第一个临床结果表明,在组织工程平台上进行的胰岛细胞移植能够成功地实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移植并使其不再依赖胰岛素。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11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已有研究证明,胰岛移植能够恢复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自然生成并避免发生严重低血糖。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用传统方法植入肝脏内,但这个移植部位给这项新技术的应用

2017-05-12

AAC:新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β有望高效地治疗HBV感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相比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一种新的位点特异性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β(也被称作TRK-560)会更加有效地降低实验性人类来源的细胞和小鼠中的HBV感染,这提示着它可能导致改进的人体HBV感染疗法。

2017-04-04

JHBPS:用干细胞产生干扰素进行肝癌免疫治疗

导致肝细胞癌(HCC)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肝硬化、肥胖、糖尿病等。对肝细胞癌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放射治疗、化疗、射频消融、切除和肝脏移植。不幸的是,这种疾病的致死率仍然很高,据美国癌症学会估计局部肝癌的五年生存率为31%。

2017-03-31

中国农科院哈兽所首次表达出猪源三干扰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研究员冯力和刘平黄在猪流行性腹泻抗病毒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团队科研人员首次克隆表达了猪源三型干扰素,可有效抑制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猪流行性

2017-03-14

1干扰素促进病毒慢性感染!

生命需要平衡,人体也不例外。某些特定蛋白的表达事实上可以影响人体免疫系统中和病毒的能力。过去的研究认为其中的I型干扰素(IFN-1)是抗病毒反应的主要贡献者,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还可能导致了持续感染的发生及维持。加拿大INRS的Alain Lamarre教授及其团队在这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发现可能有助于研发出治疗丙肝病毒(HCV)及HIV病毒感染的新型治疗性药物。

2017-01-16

两篇JCI证实靶向干扰素或可提高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V的疗效

两项新的研究证实在HIV-1感染的人源化小鼠模型中,靶向IFN-I信号的抗体能够加强cART的疗效。相关研究结果均于2016年12月12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上。

2016-12-14

Cell:肿瘤干扰素信号调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抵抗性

一项新的临床前研究提示着一种现存的被称作JAK抑制剂的药物可能有助对所谓的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药物不作出反应的病人克服这种耐药性。

20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