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同域分布兰科玉凤花属天蛾夜行传粉和生殖隔离研究取得进展

生殖隔离对维持生物种间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是导致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之一。开展植物近缘种种间生殖隔离研究对于理解物种形成有重要作用。

2022-07-01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揭示青藏高原沙蜥属物种杂交带生殖隔离维持的基因组学机制

 物种形成是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基础且重要的问题,长期受到关注。厘清物种间生殖隔离形成的进化过程,对于探索物种形成这一科学理论问题至关重要。生殖隔离的建立和维持是物种形成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建立是与生殖隔离

2022-04-15

研究揭示峨眉锥栗的杂交起源和生殖隔离位点非均匀分布

研究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的难点在于,检验杂交直接影响生殖隔离的形成。7月6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孙永帅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Genomic basis of homoploid hybrid speciation within chestnut tre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中国特有的峨眉锥栗研究系统为

2020-07-13

华南农业大学破解“亚非稻”生殖隔离之谜

 “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亚洲稻和非洲稻独立起源,平行演化的可能性,同时也支持稻属可能起源于大陆漂移前后的古大陆时期的假说。”在解释6月7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时,论文通讯作者、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乐天如是说。“稻属种类多,在地球的分布广,遍及亚洲、澳洲、非洲和美洲。”陈乐天介绍,早期的理论假说认为稻属起源于古大陆并随着大陆漂移而遍布全球,考古证据也支持这一学说的可

2019-06-10

绶草两种花型的传粉生物学和生殖隔离研究获进展

自达尔文提出物种起源概念以来,物种形成就成为进化生物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生殖隔离则是物种形成过程的关键步骤,也是物种得以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基础。在植物中生殖隔离也可以依其机制发生的时间顺序划分为传粉前隔离和传粉后隔离。目前,关于兰科植物种间生殖隔离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欺骗性传粉的类群(性欺骗和食源性欺骗)中,而在约占兰科植物总数三分之二的非欺骗性类群中研究较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

2018-05-13

Cell:樊圃等揭示生殖隔离的分子机制

2013年7月3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樊圃为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细胞》(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论文,揭示了黑腹果蝇识别其它物种果蝇的生物学机制,鉴定出参与该行为的感觉受体、化学分子和相关神经回路。樊圃等的论文题为“抑制黑腹果蝇与其他种属交配的遗传和神经机制”,同期《细胞》还发表了耶鲁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John Carlson对该文的评论。

201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