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不息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开展2025世界心脏日系列护心活动
9月29日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紧扣全球主题"Don't Miss a Beat",发起覆盖学术交流、科普宣教、急救培训、社区惠民的系列护心行动。活动从院内延伸至院外,从专业领域辐射公
Nat Commun:哈尔滨医科大学蔡本志等团队合作利用新生心脏组织衍生的细胞外囊泡进行心脏修复
研究发现新生小鼠心尖切除手术后的心脏组织内的血管外囊泡(AR-Neo-EVs)比新生小鼠心脏组织内的血管外囊泡(Neo-EVs)具有更强的促增殖,抗凋亡和促血管生成的活性。
雷达+AI:我国学者开发出非接触式房颤检测系统,精准监测心脏异常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完全无接触、无需操作且无需设备的房颤监测系统,能够无缝融入日常生活(例如在睡眠或工作期间)以支持可行的终身主动监测,涵盖从无房颤到房颤进展的整个范围。
Circulation Res:科学家识别出能指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潜在产前生物标志物
在产前尽可能早地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不仅能给临床医生更多的时间来制定治疗计划,而且还能帮助减轻患儿的家庭负担,并能促使他们探索早期的治疗性策略。
比心脏起搏器更智能!Nature & Nat Med:新植入设备破解脊髓损伤血压难题,手机 APP 即可掌控
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联合开展的一项国际临床试验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不仅揭示了脊髓损伤后血压失衡的神经机制,还开发了一种创新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从而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成功举办《胸痛的识别和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规范治疗》研讨会
2025年10月18-19日,由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主办、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承办的"胸痛的识别和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规范治疗学习班",同时也是2025年上海市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胸痛的识别和心脏大血
EHJ子刊: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帮助定位室性心动过速中的问题心脏细胞
在这四种测试模型中,随机森林算法表现最佳,能以81.4%的敏感性和71.4%的特异性准确识别致心律失常细胞。这项概念验证研究表明,AI可帮助临床医生精确定位消融靶点,从而降低复发风险。
Nature:过量的HMGN1蛋白可能解释了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先天性心脏缺陷
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中,一个科学家团队确定了一种核结合蛋白是导致21三体综合征相关先天性心脏病的关键因素。
“拧”出功能性迷你心脏!Acta biomaterialia:磁扭矩刺激激活机械传导,同步实现结构功能与血管化突破
本研究通过磁扭矩刺激系统向人源心脏类器官施加机械力,激活机械传导通路,显著促进其心肌分化、结构功能成熟及血管形成,为再生医学与药物研发提供创新平台。
Global Challenges:空气污染正在“偷袭”你的心脏?科学家发现猝死风险与雾霾天的隐秘关联!
你是否曾感觉雾霾天胸口发闷?这或许不只是心理作用。一项最新研究首次通过卫星数据锁定空气污染与心脏骤停之间的“罪证链”,揭示出我们每一次呼吸中潜藏的心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