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重磅:付巧妹团队通过牙结石古DNA证实,哈尔滨古人类“龙人”并非全新人类,而是丹尼索瓦人
最新的古 DNA 研究为哈尔滨古人类个体的群体归属和丹尼索瓦人群的较完整形态提供了关键线索。
4篇Nature论文通过分析古人类基因组数据,追溯了人类疾病的遗传痕迹和地理起源
4篇论文表明,这个由5000个古人类基因组组成的大型数据集作为一种精确的工具,当与对当今人类 DNA 数据的分析以及其他几个研究领域的投入结合在一起时,能够提供对疾病的新见解。
Nature:对1万多份人类癌症样本分析揭示了染色体失衡驱动癌症发生背后的分子机制
来自MIT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利用所开发的计算工具进行研究后发现,非整倍体会驱动癌症的进展;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比价了1万多名癌症患者机体肿瘤细胞的大型染色体改变,并识别出了关键的染色体区域。
Nature:非破坏性DNA提取方法,从2万年前项链中复原古人类DNA
该研究报告了从俄罗斯丹尼索瓦洞一个约2万年历史的鹿牙坠饰中复原的古代DNA,表明它可能曾为一名有亚欧大陆北部祖先的女性所佩戴。这些发现来自一种创新的非破坏性DNA提取方法,为鉴别持有物品的古代个体的身
Pharmaceutics:科学家开发出利用血液样本就能识别出人类脑瘤的新型无创技术
来自托木斯克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能诊断神经胶质瘤(glioma)的新型无创方法。
采访2022年诺奖得主斯万特·帕博:因埃及木乃伊,与古人类基因组研究结缘
10多年的一个秋天,当吉切尔知晓帕博正在参加于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人类遗传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 )的会议时,她决定抓住这个机会。
古人类基因组学研究发展的综述文章发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在Science特刊《人类基因组发布20周年》上,发表了题为Insights into human history from the first decade of ancient human genomics的综述文章,系统梳理了过去十余年来古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通过获取的小的古DNA片段
研究报道安徽华龙洞古人类股骨形态
《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邢松等关于安徽华龙洞古人类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华龙洞古人类的肢骨形态。华龙洞位于安徽省东至县,长江以南约10公里。自201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